【和信醫訊vol.22】誰說切掉喉嚨及聲帶就不能講話的
圖:華健淵攝
抽煙喝酒真是害人
抽煙喝酒真是害人。大家只以為抽煙容易得肺癌,其實抽煙還會引起其他癌症,如喉癌、膀胱癌等。而長期喝酒,除了引起肝硬化、肝癌,也會造成下咽癌、食道癌等惡性疾病。其中喉癌與下咽癌發生的部位就與說話的功能密切相關。為保留聲帶以及說話功能,目前治療以同步放射與化學治療為主。不過,第四期的喉癌與下咽癌因為聲帶構造已經嚴重受損,進行放射與化學同步治療後,反而會造成呼吸道阻塞的危險,也容易因為聲帶控制不良而造成吸入性肺炎,而必須施行全喉切除術,切除包括喉頭聲帶等組織病灶。手術後氣管的末端直接開口在頸部的胸骨凹槽上方。呼吸時,氣體直接從頸部的永久氣切造口進出肺部,不再進入口腔鼻腔。沒有了喉頭及聲帶,空氣也不再通過口腔,那想要說話的時候怎麼辦呢?
聲音重建的方式
在先進國家如歐美地區,對於全喉切除病人的聲音重建,標準方法是在氣切口後壁穿出一個小通道,然後塞進一個人造的聲音導管。當使用手指指腹把氣切口塞住時,空氣就可以經過這個小小的音聲導管,通到咽部及口腔進而發出聲音。但在台灣,這樣的小型人造音聲導管幾乎是無用武之地。因為台灣地處亞熱帶,濕度及溫度相當高,容易讓這一個小小的人造音聲導管因為發霉或細菌感染,造成吞嚥時候的滲漏或是導管脫落。大部分的醫師讓病人採用外接式導管、下巴振動發聲器來說話,或讓病人學習食道發聲來說話。食道發聲的原理跟打嗝一樣。試想要打出一個很長的嗝來講出10幾個字是非常不容易學習的。因此在台灣最常用的方式是使用外接式導管。病人要拿著一個外接式導管放在口袋,當需要講話的時候就拿出來罩在脖子的氣切口上,另一端含在嘴巴裡,把空氣從氣切口送到嘴巴來說話。
以皮膚重建音聲導管
如果上述方法病人不喜歡或不適合,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用病人身體的組織做成一個內建式的聲音導管。有了聲音導管,就可以把氣切口的空氣重新引導回去口腔,恢復說話的功能。不過這一項手術的挑戰在於,萬一吞嚥時食物和液體也經過音聲導管進入氣管,那就會引起咳嗽或是吸入性肺炎。所以音聲導管都必須包含一些特殊的結構或是設計,讓空氣過得去,但是食物和水分不會逆流回到氣管。
可以使用的組織包括一片皮膚捲成管狀或一小段腸子。由於切除一小段腸子來重建說話功能必須進行剖腹手術,對許多整形外科醫師來講,使用一片皮膚捲成音聲導管是比較自然而且拿手的手術。
和信醫院在過去20年中,以手臂皮膚為基礎,加上特殊的二腹肌懸吊設計,成功為許多病人重建音聲導管,恢復說話的功能。同時在吞嚥的時候,頸部的二腹肌會跟著收縮而勒住音聲導管,食物跟水分就不會輕易地逆流到氣切口。
和病人一起奮鬥
在這些病人中,有位令人印象深刻的林先生,是能力非常好的生意人,常需要與顧客和上下游供應鏈進行協商會議。他在完成治療恢復說話功能後,休養了一段時間準備回到商場。但人算不如天算,他的音聲導管竟然慢慢地產生小區域狹窄,造成說話越來越困難。我們使用暫時的支架把導管撐開,經過一段時間再把支架移除希望導管的狹窄能夠自然解除。每次支架抽掉的時候,病人和我都很高興因為聲音恢復得很好。沒想到這個恢復竟然是非常的短暫只有兩個星期就又重新狹窄了,於是我們再度使用支架,且讓支架停留的時間達到半年之久,但狹窄總是在支架移除後又很快產生。經過三、四回合的折騰,我自己都沒有信心了,想勸病人放棄支架,改用外接式的音聲導管。但這位病人非常有毅力,他跟我說:「醫生,不要放棄我,我自己都還沒有放棄。」這種毅力令我非常感動,促使我和病人一起再次奮鬥,再度使用皮膚皮瓣嫁接狹窄的那一段音聲導管,最後終於讓病人完全恢復。每次在門診看到病人生龍活虎般地出現,我心中就會充滿感謝。兩個人也會為彼此燦爛的笑容而感到欣慰。
完整版醫訊下載:和信醫訊VOL22
作 者:林秀峰醫師 (整形外科)
關鍵字:醫學教室
期 數:Vol.22
出版日期: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