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訊vol.27】攝護腺癌放射治療
圖:華健淵攝
放射治療的原理
放射治療在攝護腺癌的治療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也令許多人感到比較陌生,早期的攝護腺癌多以手術切除,然而若病人因年紀大或其它慢性疾病無法做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可以提供不亞於手術的效果,若腫瘤於局部的復發或是遠端擴散,無法以手術根治時,放射線治療也能達成局部的控制及緩和症狀。放射治療台語俗稱「電療」,但其實並不是用電流穿透,而是利用高能量的X光,或其它放射線來照射腫瘤,它的原理是利用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更敏感,容易被放射線殺死的特性來消滅癌細胞。攝護腺癌的放射治療可分為體外照射及內照射,今天要介紹的是體外照射的部份。體外照射是利用直線加速器產生X光來照射腫瘤,分數天的療程逐漸讓腫瘤累積劑量,現在的放射線治療都是用長度調控所謂IMRT的技術,將劑量集中在腫瘤上,不會傷害附近的正常器官。
圖:華健淵攝
療程安排
放射治療是在門診進行,不須要住院。開始要先做一次模擬定位,由醫師和物理師計算,擬定治療計劃後再進行。治療後每週一到週五固定時間,每天一次,每一次進行平躺十到十五分鐘接受照射。機器實際啟動的時間,只有一到五分鐘。次數約為10次到40次,共四到八週。醫師會依照病人的狀況調整計劃,和照射的次數。每次治療前30到60分鐘,須要先解便,然後大量喝水將膀胱漲大,直到放射結束後才能解尿。目的是固定膀胱和直腸的位置和大小。以及減少到放射線照到小腸引起復瀉。治療前都會以電腦斷層確認跟治療定位時與模擬定位時的位置完全吻合之後再開始治療,讓誤差減到最小。
副作用處理
體外照射的急性副作用,一般相當輕微,開始治療後2到3週,可能有疲倦,解尿時的灼熱感、頻尿、常常有便意但是解不多,或是復瀉的現象,少數的病人肛門口附近可能皮膚會有輕微紅腫,或者痣瘡出血。醫師會在每週門診時評估您的狀況,然後開立藥物來改善症狀,急性的副作用通常於療程結束後2到3週就會慢慢的復原。慢性副作用包括直腸發炎,血便,頻尿,尿道狹窄及性功能障礙,但是一般也相當不常見。只有低於百分之五到十的病人會出現。療程中的生活,基本上可以維持正常,若沒有復瀉可以適量增加飲水,以及攝取低渣的飲食。便後可以用攝氏38度的溫水坐浴,大約三到五分鐘來清潔皮膚及放鬆肌肉。若夜間頻尿,可以減少晚餐後的飲水量。避免久坐,硬椅或者騎腳踏車等可能對皮膚產生刺激壓迫的動作。
完整版醫訊下載:和信醫訊VOL27
作 者:吳佳興醫師 (放射腫瘤科)
關鍵字:醫學教室
期 數:Vol.27
出版日期: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