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訊vol.29】菸檳酒─口腔癌的始作俑者
圖:華健淵攝
頭頸癌涵蓋範圍
頭頸癌是一個統稱,個別病人的臨床上不常用這個名詞,頭頸癌泛指出現在頭頸部構造的癌病變,不同的癌別是依病變原發部位來命名,依據常見的比例依序為口腔癌、口咽癌、鼻咽癌、下咽癌、喉癌,另外還有鼻腔癌、鼻竇癌等,以及其他非黏膜癌症(其中最多的就是甲狀腺癌)。
口腔癌好發年齡層
在我們國內口腔癌盛行年紀落在50多歲,鼻咽癌最常見則是在40多歲,兩種都不屬於老年人的癌症,反而較常發生在還需要努力工作養家活口的年齡層。有些民眾會誤以為頭頸癌的發生不斷年輕化,其實不然,事實上30多年以來台灣口腔癌發生的年齡層一直都比國外年輕,近年來好發年齡並沒有逐步下降,目前我們的口腔癌好發年齡(中位數年齡)約比西方國家年輕 10歲,這個現象和台灣的檳榔文化有很大的關聯。
口腔癌病人總數
依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台灣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多人,其中男性口腔癌(含口咽、下咽)人數有7千多,超過了男性所有癌症人數的一成,換句話說,跟「病從口入」息息相關的口腔癌,就占了男性癌症人口的一成多,而男性口腔癌的發生率為女性的11.4倍,兩性加總起來的口腔癌人數約為8千多。在一年8千多位口腔癌病人中,最終死亡的病人不到一半,也就是說,存活率有超過五成以上(當然,存活率的計算,不是當年度的死亡與發生人數直接計算的),並不像民眾印象中新聞所說的「最短命」的癌症這麼嚴重,口腔癌和其他癌症的病情進展比起來也不算特別快,引發民眾擔憂的原因,多半是因為它的發生年齡層較低,落在40-50歲這段還需要養家活口的時期,如果此時癌症來勢洶洶,許多病人可能無法繼續工作,或者即使已經治療好,體力也無法恢復到從前,或者有外觀容貌上的改變及進食困難,造成求職困難甚至失業,所以聽見口腔癌才會讓人覺得很恐怖。
菸檳酒—-口腔癌始作俑者
現在世界各國都知道吸菸、喝酒會增加罹癌風險,因此都在努力做菸酒防治,希望阻斷癌症發生的源頭。在台灣,我們還有另外一個罹癌危險因子就是「檳榔」,加上嚼食檳榔的習慣,台灣口腔癌的情況更加嚴重,不僅發病年齡更提早,疾病嚴重度也更加嚴峻。在菸酒檳榔三樣東西中,檳榔的威力最大,可說是口腔癌的始作俑者。雖然臨床上還是有極少數不沾菸酒檳榔、生活習慣良好,卻仍得到口腔癌的病人,這些病人大約占口腔癌人數的一成,由此可知,另外九成病人罹患口腔癌,幾乎都是源自不良生活習慣所造成的。
看見嘴內白斑、紅斑,應該提高警覺
在口腔癌發生初期,病人通常不會特別感覺到身體某些部位不舒服,那麼有哪些症狀值得大家提高警覺呢?通常早期在口腔內會有白斑或紅斑產生,等到疾病真正發作之後,才會出現一些持久不癒合的潰瘍,或者慢性持續潰瘍產生的疼痛和腫塊,而腫塊長在不同部位就會壓迫到不同地方,阻礙咀嚼和進食,甚至牙齒也會產生病變,有些病人會出現因為嚼食檳榔造成的口腔黏膜下纖維化,變得張不開嘴,嘴部活動度不佳,以上這些情況都有可能發生。白斑和紅斑可能出現在口腔黏膜的任何一個部位,各位可以想像自己拿起一個檳榔開始嚼食,此時化學物質會散布到整個口腔,雖然自以為檳榔渣不吞下去,但嚥口水的時候化學物質也會經過咽喉部、再下到食道,因此整個通道都有可能出現白斑。出現的機率則是跟接觸時間長短有關,檳榔在口腔內停留最久,下方的咽喉與食道則和化學物質接觸時間較短,所以的確我們最常在口腔內發現白斑,其他部位則比較少見,也比較難發現。
真正的白斑跟潰瘍是兩件事情,但這兩件事情可能又會剛好碰巧同時發生,白斑可歸類為是癌前病變,潰瘍則是大家都有的嘴巴破經驗,正常的嘴破通常在兩周左右會癒合,可能伴隨疼痛情形,但產生病變的部位,會有持久不癒合的傷口,所謂持久是指超過半個月,而且沒有改善跡象。
如果已經進入口腔癌或口咽/下咽癌晚期,此時病人的進食管道會被阻塞,吞嚥、講話受影響,癌症也可能轉移到其他器官包含肺部等,一旦產生內臟轉移就不太容易治療,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非常重要,拖到晚期,遠端內臟轉移的機率往往會增加。所幸目前一至三期,甚至四期的前半,都有不錯的治療成績,所以病人千萬不要放棄,本院進到四期後半,產生遠端轉移的病人仍然佔少數,因此我們都鼓勵病人應盡早開始治療。
不要錯失可手術的時機!
手術是口腔癌最重要的治療方式,放射、化療、標靶和免疫都排在其後,台灣雖然口腔癌發生比率比世界大多數國家都高,但我們的治療成績相當好,強烈建議病人要把握能開刀的時機開始治療,不要選擇其他替代性療法,以免錯失良機使得存活率下降。世界上多數文獻和台灣資料,都證實口腔癌第一治療選項不是手術的病人,存活率明顯較差,所以第一項治療應該都要考慮手術,除非病人有絕對不能開刀的理由,例如身體狀況太差,禁不住長時間麻醉手術,但能動手術的病人,絕對不應該放棄手術這個選項,使用替代療法的病人,估計存活率會降低20%以上,總括來說,口腔癌整體的五年存活率有六成以上,但非手術治療的病人,存活率只剩四成不到。
頭頸癌病人生活須知與復健
單純口腔癌的病人較少需要切除喉嚨,但有部分喉癌、下咽癌的病人會做全喉切除術,做完全喉切除會影響到病人的吞嚥和說話,此時要很注重術後復健,包括語言和吞嚥的復健,語言治療師可以幫助這些病人。另外,菸酒檳榔一定要戒掉,其他的健康食物則要均衡攝取,才能帶給病人完整的營養和免疫力,頭頸癌病人比較容易嗆到或難以吞嚥,所以該注意的不只是食物種類「營養」方面的問題,而是要把食物打碎,甚至變成流質,才能夠吃得進去,在食物「質地」的處理上要多費心。在台灣,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有八成多,總和的存活率有超過六成,但這些病人多數有菸酒檳榔的習慣,所以痊癒後,往往要仔細追蹤是否有第二、第三種癌症如口腔癌或口咽癌的出現,因為這些部位很靠近,通常建議治療完五年內需要較頻繁追蹤,五年後則應該一年要追蹤一到兩次。
口腔癌篩檢
有菸酒檳榔習慣者都是口腔癌潛在病人,建議菸酒檳榔族要多做檢查,可以在耳鼻喉科看感冒時順便做口腔黏膜篩檢不論臨時/固定看牙科時也一樣可以口腔黏膜篩檢,政府則補助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者,每兩年做一次篩檢。我們頭頸腫瘤醫師最感嘆的卻是—-真正高危險族群,卻最少來篩檢!
完整版醫訊下載:和信醫訊VOL29
作 者:滕宣德醫師 (耳鼻喉及頭頸外科)
關鍵字:專題報導
期 數:Vol.29
出版日期: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