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訊vol.42】胃癌也能篩檢? 認識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圖:衛福部國健署提供
幽門螺旋桿菌=胃癌的第一類致癌物質
2020年最新全球癌症大數據報告指出,胃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分別高居第五及第四名,聯合國國際癌症研究署估計未來因人口結構老化,得到胃癌的人數將持續增加。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國際癌症研究組織(IARC)將幽門螺旋桿菌列為胃癌的第一類致癌物質,因為它被證實會造成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前病變(萎縮性胃炎、胃黏膜腸化生) 最終造成胃癌,因此篩檢和治療幽門桿菌感染為胃癌防治的重要課題。國建署近來致力於偏鄉實施幽門桿菌全面根除法和家戶篩檢法,已有文獻發表胃癌的發生率是有顯著降低。
應做胃癌篩檢的對象及檢測方式
關於應做篩檢的對象,建議胃癌中高風險的族群如一等親屬有胃癌病史、50歲以上或居住在胃癌中高風險地區民眾,以及家中成員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需優先做進一步的檢查。檢測的方式可分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非侵入性有碳13尿素吹氣法、幽門桿菌糞便抗原檢測和幽門桿菌血清抗體檢測,侵入性的檢查是經由胃鏡取的組織做快速尿素酶測試、病理組織染色以及細菌培養,其準確性皆高於90%,但結果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快速尿素酶測試的準確度會因使用抗生素、鉍劑及質子幫浦抑制劑而降低;組織染色檢查會因為病理科醫師不同而出現判讀差異;細菌培養會受到檢體品質與實驗室技術的影響。非侵入性的檢查如碳13尿素吹氣法其敏感度與特異性高達95%;幽門桿菌糞便抗原檢測的敏感性高於90%,可以準確檢測幽門桿菌感染的狀態,也可於除菌後用來評估治療效果;幽門桿菌血清抗體檢測的敏感性高於90%,可以檢測曾經或持續有幽門桿菌感染,也可用於流行病學調查,但不建議使用血清抗體檢測法來決定是否應該接受除菌治療,也不建議作為除菌療效的評估,血清抗體檢測陽性者,須再以碳13尿素吹氣法、糞便抗原檢測、或胃鏡切片確認陽性後,再給予除菌治療。
檢查結果陽性,應做除菌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應做除菌治療,它可以預防消化性潰瘍復發、改善慢性胃炎及胃癌前病變的嚴重度以降低胃癌的發生風險,除菌後腸道菌叢的抗藥性雖會短暫的增加,但在除菌治療數個月之後會逐漸恢復,建議接受除菌治療後須確認治療的療效。第一線的治療建議使用四合一治療(包括10-14天之鉍劑四合一治療或14 天之非鉍劑四合一治療)。在Clarithromycin 抗藥性較低的地區,三合一的14天治療為可接受的替代療法;針對盤尼西林類藥物過敏者建議依照藥物敏感性結果選用抗生素的組合,若經過兩次治療未成功除菌的幽門桿菌感染者,建議優先依照藥物敏感性結果來選擇抗生素。
治療後仍應定期追蹤
幽門桿菌感染治療後仍有復發的機會,因此需持續的追蹤,尤其是家庭成員有胃癌病史、血清胃蛋白酶原檢測異常,以及具有臨床警訊症狀者。另外若有胃癌前病變,包括萎縮性胃炎和胃黏膜腸化生、病理診斷和胃炎分級系統( OLGA 或OLGIM)第3、4 期者、內視鏡診斷為嚴重或是開放型胃萎縮、血清胃蛋白酶原檢測異常者以及罹患胃部再生不良或是胃癌經切除者,更應在治療後定期接受胃鏡檢查,遠離胃癌風險。
完整版醫訊下載:和信醫訊VOL42
受訪者:游素英專科護理師 (大健康中心)
關鍵字:醫學教室
期 數:Vol.42
出版日期:2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