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院雙週刊321】以人道,而非法律 思考心肺復甦術及維生治療
臨終醫療照顧是一個很重要,也很複雜、困難的議題。我總是想,再多的法規也無法滴水不漏地含概所有臨床上可能會遭遇的狀況。也許以人道、而非法律立場思考臨終照顧問題,才是病醫互信之道。……
回到睽違了將近三年的家,慢慢在重拾生活的碎片;包括重新適應新英格蘭令人愛戀卻也是冷得澈骨的雪白冬季;波士頓的職業籃球隊及足球隊員幾乎換了一整輪,只剩下少數幾張熟面孔;而我喜愛的歐巴馬總統即將卸任,幾個月前慘烈的總統大選所刻劃的傷痕,大概要好一陣子才能平復。久違了我心愛的大廚房,沒有女主人穿梭其間,彷彿凋零的花朵,等著我重燃芳香的生命。
我的美國生活有個甜蜜的負擔,是每天都會收到好幾本免費的醫學雜誌。說它們如同雪片般飛來,是一點都不誇張的;如果不及時地「整理」(保留值得保留的,多數則做紙類垃圾回收),不出一星期,就會堆積如山。前兩天快速翻閱堆疊在廚房桌上的醫學雜誌時,看到一則不尋常的報導:癌症醫學會的年度緩和醫療會議基要演講者(keynote speaker)是一位初中的社會學老師Margaret Edson。一個大型醫學會議的基要演講是有著尊崇地位的,講題是有高度共識的重要議點,受邀的講者也視此為很大的光榮。
1980年代,Margaret Edson女士在研究所唸書時,曾在華盛頓一家醫院從事愛滋病及癌症病房事務秘書的工作。她在這家醫院的所見所思,促成她1991年發表的得獎連連的舞台劇本「Wit」,描述一位罹患第四期卵巢癌的未婚英文古詩教授Vivian Bearing,自省自述的生命最後篇章。Edson女士真實深刻的描繪醫病關係,癌末病人回憶已逝過往的淡淡哀愁與遺憾,以及面對生命終點無名的恐懼。
2001年,Wit 搬上大螢幕。電影版再度得到大獎,並且被美國及加拿大許多醫學院使用做醫學倫理的教材。故事的主人翁經歷艱辛的大劑量化療臨床試驗,卻徒勞無功,卵巢癌造成腸阻塞讓她無法進食。她的主責護士Susie體貼地送來冰棒舒緩脫水的不適。Vivian 這位個性矜持又有高度自尊的古詩教授,請求 Susie 陪她一起吃冰棒;在閒話家常的氛圍下,生命的終結與心肺復甦術的議題(DNR, do not resuscitate),很自然、坦誠但是不凝重地浮現上來。始終強作堅強鎮靜的Vivian終於卸下武裝,怯懦地訴說她內心的恐懼,要 Susie 承諾會始終照顧她。
Vivian 的生命氣息緩緩流失,來到終點。Susie 通知幾個月來一直在主責 Vivian臨床試驗治療的醫師, 也曾經是 Vivian 英文古詩課堂學生Jason,立刻趕來。Susie 平靜地提醒醫師 Vivian 不願意接受急救。慌張失措的 Jason喃喃自語說 Vivian 是臨床試驗的病人,不能讓她這樣死去,並且立刻開始人工呼吸及心臟按摩。又氣又急的 Susie無法制止 Jason廣播呼叫急救團隊。Susie答應 Vivian會守護她,在兵荒馬亂中,急救團隊先是質疑 Susie 的身份與伸張病人主權的權威性,但是終於接受 Susie 提供的 DNR志願書。舞台上忽然曲終人散,Susie 拉起病房的布簾,燈光落幕,留給人無限唏噓。
我想起兩年多前,剛剛到和信醫院工作時,見證的一次心肺復甦術。
一個值班的夜晚,護理人員通知我一個末期肝癌的病人沒有呼吸,也量不到脈搏。當我趕到病房時,急救團隊也已經在這位黃膽深重、因為積水而大腹便便,手臂卻是骨瘦如柴,了無生命氣息的病人的床畔。病人的太太雖然沒有哭嚎,卻是惶恐失措地留在走廊打電話通知家人。看來, 這位病人的往生是期待中的,病歷裡也記載著事先簽立的 DNR志願書。主持急救團隊的醫師同事向病人的太太確認急救的問題,卻得到模擬兩可的回答。於是這位同事醫師,開始下達全套的急救命令-包括氣管插管、心臟電擊、心臟按摩,以及各種藥物很有秩序地一一上場。三十分鐘後,不出任何人意外的,病人被宣告死亡。急救團隊又很快地下場了,留下睡意全消的我,惘若有失。
兩件DNR無法完全落實的病例,有著不同的原因與背景。兩個同樣是癌末的病人,Susie 協助 Vivian 做成 DNR的決定,並且在她已經無法為自己發言的時候, Susie實現了她的承諾,守護著 Vivian 不受無謂的折磨。
我的同事告訴我,在台灣,有些家屬臨時改變主意,把 DNR翻案。就算大家都心知肚明急救是挽不回病人的生命的,若是不照著劇本演出全套急救,醫護人員還可能會吃上官司。同事又加了這麼一句話;反正只要急救三十分鐘,仍然沒有生命徵兆,就可以宣告死亡。這位肝癌的病人也有一份用意是保護他免於痛苦但可能無效的急救DNR志願書,卻因為醫師感覺法律上沒有足夠的保障,而在明知是毫無益處的情況下,照樣施行心肺復甦術。
我畢竟不是這位肝癌病人的 Susie,充其量,我只是這個事件的過路陌生人,沒有立場大聲疾呼「他不想被急救,他是個 DNR」。這卻是一個令人久久無法忘懷的故事。如果有個人牽著病人驚恐的太太的手,陪著她坐一會兒,讓現實的狀況有幾分鐘的時間沉澱,也許病人、家屬和醫護人員都能聚合到一個比較圓滿的終點。
朋友告訴我,台灣即將實施眾所引頸期盼的「病人自主權利法」;其中對急救及維生措施的選擇權,多有規範;用意在保障病人的權益,免於無效醫療之苦;另一方面,也是提供醫護人員法律依據與保護,讓病人與醫師能共同做成安心的臨終治療決定。
臨終醫療照顧是一個很重要,也很複雜、困難的議題。我總是想,再多的法規也無法滴水不漏地涵蓋所有臨床上可能會遭遇的狀況。也許以人道而非法律立場思考臨終照顧問題,才是病醫互信之道。
完整版雙週刊請下載: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與您321
作者/編者:胡涵婷 醫師 (寄自波士頓)
關鍵字:醫護故事
期數:321
出版日期:201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