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院雙週刊324】學習欣賞(經典藝術篇)
窺探藝術家的心靈風景
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以《亞嘉杜的房子》,珍藏妻子和兒子在自家葡萄藤花園寧靜享受的感覺;以《艾伯帝河邊的白楊樹》系列作品捕捉春秋之間白楊樹與光影色彩的變化,生命中的風景就此被記錄下來。
瑪麗・卡薩特(Mary Cassatt)的作品常以婦女照顧兒童為主題。《為孩子洗浴》中女人一手穩固的將孩子護在腿上,另一手輕撫孩子的小腳,兩人一同凝視水盆中成對的倒影,偉大的親密就此見證。
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同心圓的正方形》中沒有具象的符號,只有不斷重疊的繽紛同心圓。跳脫具體圖像的框架,顏色是作品的靈魂,色彩似乎與我們訴說著什麼,殷切著與我們對話,帶領我們一同鑽進狂想的漩渦中。
繪畫創作是一種心靈活動或潛意識中的溝通與再現,它深刻的紀錄和表現人的存在處境,而藝術家透過獨特的觀看角度和創作,更將其信仰的真理置入於作品之中。畫布上呈現的風景或許是現實場景的捕捉,但也是藝術家希望引領你觀賞的心靈風景。
透過藝術欣賞,給一個欣賞自己的機會
藝術治療學者Koom於2016年的研究中,嘗試讓三十四名癌症患者於放射治療的前三十分鐘進行一對一的藝術欣賞活動,每週一次持續四周,企圖以此方法減少患者對放射治療的焦慮。其挑選的藝術作品包含四種不同類型:1)風景畫2)人物畫3)顏色為主的繪畫4)宗教繪畫。過程中不只單純的觀看繪畫,更討論分享觀看心得,以藝術為媒介讓患者反思自己當下的心態或情況,提供自我內部表達的機會。這樣的活動同時轉移對疾病苦痛的注意力,也增加自我實現和社會關係的建立,從而提高自信心。
藝術欣賞沒有固定公式,當作品激起你對生活的種種想法、牽引你聯想到自身的生命經驗,審美、欣賞才開始成立。常有人認為藝術沒有意義、難以理解,這樣的說法或許是過度著眼於藝術的外在意義,藝術有沒有「用處」?藝術有沒有提供「解答」?藝術有沒有「療效」?忽略了藝術作品召喚出來屬於自我、獨一無二的感受,忘了自己擁有詮釋它的自由。當觀看一件藝術作品時,觀者若無與之對話、反覆咀嚼當下感受,藝術對於觀者的意義是否就單單成了裝飾,可惜了。而在一次次的藝術欣賞練習中將推衍類化至對自我生活、生命的欣賞,透過與藝術家創造出來的心靈風景對話,有了再次欣賞自己生命吉光片羽的機會,這是我們存在的證明。
一起欣賞藝術吧!
在觀看藝術作品時,你可以試著回答以下問題:
- 為什麼這幅作品吸引你?
- 作品讓你聯想到什麼?生命經驗?有什麼關於你的故事?
- 看看作品中的顏色、線條和空間構成…,作品中的哪些部分是你喜歡的?吸引你注意的?
- 想像一下,你覺得藝術家通過繪畫想表達何種意圖?
- 感受一下欣賞作品時的感覺和情緒吧!
- 邀請家人、朋友一塊兒來聊藝術吧!
和信醫院提供友善的醫療環境,在空間規劃、環境色彩上多有講究,病房、門診及公共空間各有些許藝術作品擺設其中,無聊等候的空檔,駐足觀看,試試看透過欣賞作品轉換心情吧!
參考文獻:
Koom, W. S., Choi, M. Y., Lee, J., Park, E. J., Kim, J. H., Kim, S. H., & Kim, Y. B. (2016). Art therapy using famous painting appreciation maintains fatigue levels during radiotherapy in cancer patients. Radiation oncology journal, 34(2), 135
完整版雙週刊請下載: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與您324
作者/編者:施尚汶
關鍵字:身心調適
期數:324
出版日期: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