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腫瘤科簡介
前言
和信醫院放射腫瘤科於1989年創立.黃達夫院長邀請杜克大學放射腫瘤科主任Leonard Prosnitz協助,引進美國先進之制度與放射治療系統。在歷屆主任的帶領之下,和信醫院持續引進與世界同步之技術與機器以提供癌症病人最先進之放射治療。
服務與特色
台灣第一家以治療癌症為主的醫院,落實多科整合。擁多台配置多重能量光子及電子射線的新型直線加速器、可執行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搭配影像導引系統、加上客製化固定技術可達成完美的精準度以減少不必要的正常組織照射、進而降低因放射治療所帶來的急性及慢性副作用。2014年率先成為亞洲實施「放射腫瘤科病歷全面電子化」的醫院,全面整合與記錄病人放射治療相關資料,加上自創「病人自我辨識系統」、將病人基本資料及人像照片輸入電子病歷系統,於每次治療前由病人核對自己的資料無誤後再治療,進而達到治療零錯誤的標準。擁全功能的病人報到櫃台、加上YouTube頻道及臉書粉專(Facebook),強化醫病溝通、協助病人勇敢面對癌症,正面迎向治療。
放射治療的原理
放射治療是利用高能量的X光直接傷害細胞,造成細胞內部的功能異常,而誘發細胞死亡的效果。腫瘤在最後一次照射完成後的三個月內仍會持續縮小。
[ 放射治療控制癌症的原理,PDF,160KB ]
[ 放射治療殺死腫瘤的原理及分次治療的重要性,PDF,172KB ]
體外放射治療
本院現有直線加速治療機四部,皆具備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功能,3台具備影像導影放射治療(IGRT)功能,3台具備銳速刀( Rapid Arc)功能,2台具備立體定位放射手術(SRS)功能。2台具備呼吸調控放射治療(Respiratory gating)功能。治療前先安排一次定位電腦斷層,之後醫師會在電腦斷層的影像上標示出腫瘤及正常組織的位置,再決定治療的方式 ; 主治醫師會依照病人的病情需要,選擇適當的技術及儀器來執行治療。以達到最大療效、最小傷害的目的。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
利用電腦強大的運算能力,先指定腫瘤及週邊組織預定接受的放射線劑量,再由電腦不斷地進行放射線劑量的運算與調整,來達到設定的要求;這項技術顛覆了傳統上先大概給予劑量再進行有限度微調的作法,而且還可以做出如甜甜圈、馬蹄型甚至空心球體的劑量分布。在臨床上,此項治療技術帶來的最大好處,在於可以「指定」某個特定位置的放射線劑量,因此可以限制正常組織所接受的放射線,進而減少傷害。而後續的技術如Tomotherapy(多模式螺旋斷層放射治療儀、導航螺旋刀)、Rapid Arc(銳速刀)、Cyber Knife(電腦刀)也都是同樣運用反向計算的原理提供相近的治療效果。
影像導航放射治療(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 IGRT)
利用裝設於直線加速器機頭的感測器配合電腦軟體獲得即時的影像,因此可立即知悉患者在治療機上的擺位是否正確,並可在第一時間進行調整;此種做法的好處在於確保腫瘤能接受足量的放射線,同時避免正常組織受到不必要的傷害,若能夠積極地增加擷取影像的頻率,還可以修正並減少無法避免的隨機性人為誤差,縮小放射治療的照野,使正常組織能夠得到更多的保護。
[ 放射治療品質的提升及武器競賽的迷思,PDF,37KB ]
銳速刀(Rapid Arc)
銳速刀為2008年推出, 是強度調控放射治療的進階版; 為360度全體積弧形放射治療、與一般的螺旋形強度調控不同(如螺旋刀) 。一次照射全體積而不是像螺旋形強度調控是一個切面一個切面的給劑量。鋭速刀的治療速度比傳統的強度調控快2-8倍, 於2-5 分鐘完成治療, 減少長時間治療的不適。
呼吸調控放射治療 (Respiratory gating technique)
呼吸調控放射治療技術應用於因呼吸因素產生移動的腫瘤治療,例如:肺癌,肝癌。 經由放置於病人體表外紅外線反射標記盒, 追蹤治療中病人的呼吸起伏來預測內部腫瘤位移之趨勢,作為控制直線加速器放射綫開與關的依據。利用這種技術, 醫師可以選擇在病人吐氣的時候機器才打開, 縮小治療照野, 進一步的減少正常肺及肝臟放射線傷害。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這項技術之發展一開始是針對不適合開刀的深部腦動靜脈瘤,其原理是由不同平面(noncoplanar)進行弧形(Arc)放射治療,放射劑量集中在腫瘤中心而其周圍的劑量平均分散。一次約18~24葛雷。目前癌症腦部ㄧ至三顆小於2公分的轉移,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治療。
體內放射治療
本院擁有體內放射治療機(又稱近接治療機)一部,目前常用於婦科腫瘤的治療。體內放射治療又稱為近接治療、近接治療是將放射性物質順著導管植入腫瘤或腫瘤週邊組織來殺死腫瘤細胞。對於提高腫瘤局部劑量而不影響鄰近組織有很大的幫助、但限於人體結構因素只對少數導管可進入或植入之癌症治療有所助益;最佳的例子為子宮頸癌、攝護腺癌。
左側乳癌右側躺技術(Rt decubitus position)
本院自行研發的左側乳癌右側躺的技術,自1990年有七篇大規模的第三期臨床試驗,證實早期乳癌病人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加上術後放射線治療,疾病的治療效果及存活率等同全乳切除,經過二三十年的經驗累積,發現左側乳癌的病人,若心臟接受到放射線治療可能會導致,冠狀動脈硬化而有心肌梗塞的風險,為了讓左側乳癌的病人,心臟完全沒有接受到放射線劑量,本院自行研發的右側躺技術,將病人穩固的固定在身體右傾的姿勢,病人的心臟就可以向右側傾斜,與左側的乳房就有一公分的空隙,這樣子放射線治療包覆左側乳房就完全不會碰到心臟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