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訊vol.13】找到生命的出口 和信醫院登山隊與我
圖:左起嘉、木蘭、楊老師、Walter、林至常、Melody、5C坤、阿秋、艾莉絲、蕭兄、馬妞 (朱玉芬攝)
「和信醫院登山隊」成立於2012年6月,登山隊的創始人是和信醫院放射腫瘤科鄭鴻鈞醫師,他談及設立的初衷「基於想對病人在預後能有深入及長期的了解與關懷,進而協助解決罹癌後的憂鬱及不安,希望透過攀登玉山的構想,幫助癌友找回病後的人生目標與價值。六年來,在病友呼朋引伴下,竟然塑成有500位的Line成員,並於每星期六有登山活動的團體。如今邁入第七個年頭,『它』找到自己的出口,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更活出自己的生命力」。
和信登山隊的執行者及靈魂人物為院策部林至常主任,他深感病友需要在預後協助與關懷的重要性,而願意在公忙之餘扛下「甜蜜的負擔」。他不僅要規劃每周六爬山路線、提供溫暖人心早餐、營造we are family氛圍,還得登山餘下舉辦慶生會、年度尾牙餐敘、登山社攝影展,以及籌畫每年攀登百岳與海外旅遊。他更為籌措臺東弱勢團體的善款,總動員山友舉辦「臺東日義賣」一日活動,所有募款款項呈現於和信醫院醫療大樓一樓「捐贈芳名錄」,永存於醫院史頁中。
病友透過登山活動結緣,徜翔山光水色的美景,如山友金英所言「天下留給你,我只要山、川和白雲即可」,自然就會找到生命的出口,對生命更顯地豁達了。林主任感性地說:「這些年來,我雖然犧牲每周六假期,但是從中體認到『我們改變病人的生命;病人改變我們的人生』的真諦。」
和信登山隊是有溫度、有溫暖的大家庭,we are family不是口號,它具體地落實在山友日常生活,更留住山友參與的心動與感動。
一頭栽進和信登山隊的領隊~阿秋
年輕時我就有爬山健身習慣。在一次爬山中巧遇「損友」林主任,在他盛情邀約下,一頭就栽入和信登山隊而不可自拔,也見證它的成長。
剛成立時,由數十人組成,每月爬山乙次。現今是每周六爬山,參加人數也增加30~50人,曾有90人參與的紀錄。由於山友的熱情、無私的扶持與分享,讓更多朋友加入健康行列,使得和信登山隊日益壯大,現在Line群組就有500人了。
和信登山隊為確保每位山友的安全,央請10多位山友參與領隊群組,規劃豐富與多樣的路線,行程也特地分成A咖輕鬆與B咖挑戰路線,山友可依自己體況選擇參與。領隊群組會有人全程扮演押隊角色,陪伴體弱朋友無慮地完成行程,這是一般登山隊無與倫比我們登山隊提供的「貼心」服務!
維護真理的糾察隊長~楊老師(和信病友)
我在乳癌治療中,加入和信醫院登山隊。第一次爬山去「向天池」,欣逢臺灣難得一見的「下雪」,首次見到有水也有雪,永生難忘的美景。第二次爬山挑戰山壁陡峭的「大雪山」,走在我前面的人對我說:「我腳踩哪裡,妳就跟我踩相同的石頭。」;走在我後面的人跟我說:「我會在後面保護妳。」對初次挑戰百岳的人來說,這些話是多麼令人感動與難忘!
登山隊群組龐大,成員多元,善於分享,每個人的出發點都是善意,只是表達的人用詞有時會給人不一樣的感覺。我常感覺我的發言,忠言逆耳,難免受到某些人的排斥,或是掃別人的興。可是以我的立場而言,看到不正確的言論,我又不得不說,因為我不希望癌友吃虧或重蹈覆轍。不論如何,期勉自己:在分享經驗與交流智慧之餘,能和有緣人,在抗癌路上陪伴同行!
中西洋歌曲的廣播者~Walter(和信病友)
當我生病了,我獲得許許多多的愛。
過去,我曾加入他院的登山社,醫護人員山友都爬百岳,不像和信登山隊周周有登大小山活動。我也曾參加臺北車站假日的登山隊,早上集合好就出發,下山就解散再見了,雖然費用便宜,卻沒保險和沒人情味。和信醫院登山隊就不一樣,它有多元化的活動,有山友彼此關懷的感情,讓人期待每星期六的來臨!我常說「我不是為爬山而來,我是來享受爬山後山友餐敘的歡樂氣氛」。
每天,我會在和信登山隊line群組裏,介紹中西洋歌曲,這首曲目誰作曲作詞、那位歌手或樂團主唱的,讓山友知道歌曲的旋律與背景。聽說現在山友晚上若沒聽著我選的歌曲是無法成眠,讓我樂此不疲與山友分享音樂,也願意在登山隊裡做一位歌曲的廣播者,提供音樂饗宴山友的心靈。
登山,讓我變得有氣質成為型男!~5C坤(和信病友)
我歷經淋巴癌、攝護腺癌和術後尿失禁天天包尿布之苦,有感自己過去生活沒規律,想「重新為人」,在恩人文顯兄地勸說下,參加登山隊後,才知道生命的可貴與再造。
初次與和信登山鐵騎隊騎著女兒買給我的自行車,由大稻埕騎到碧潭。一路忍受著屁股開花似的痛苦,當夜即解除我長久包尿布的困苦。記得我第一次登山因登山裝備不對,又碰到山上大風雨,全身濕透,淚水、汗水與雨水摻雜,曾是總統府鐵衛部隊的我,爬個山卻淪為病貓,只得含著眼淚哭下山去。
參加和信登山隊活動之後,現在的我懂得在登山中友善自己的身軀。自2014年到2017年,我已陸續攀登19座百岳。同時,在山友耳濡目染下,我的面相不但變得有氣質,體態上也更有型。
登山隊有溫度,讓我走出來!~蕭兄(和信病友)
我原本於住家附近的醫院檢查出罹患大腸癌,並已安排住院開刀。因家人希望我再尋求第二診療意見,於是到和信醫院診察確認,並進行後續手術治療及追蹤;因緣際會之下,接觸了和信登山隊。
我年輕時較常參與登山活動,後來因工作及家庭關係,幾乎中斷30年,平常偶爾陪家人至郊山走走。手術後因個人排便習慣及頻率大幅改變,導致不太敢出門活動,久而久之,心裏逐漸地蒙上陰影。後來在家人的鼓勵下,終於走出第一步,開始參與和信登山隊的活動。在參與活動的過程,體會到山友們的支持與鼓勵,讓我能更順利的走出陰霾。
現在幾乎每星期六都會期盼和太太一起參加和信登山隊的活動。
愛他,陪伴他!~馬妞(和信病人家屬)
我來醫院陪診時,常被牆壁上掛著山友爬山照片裡那種歡愉氣氛深深地吸引,因此為了讓先生在生病後走出來,就鼓勵他加入和信醫院登山隊。我一路陪伴他,當他背後那隻支撐、成就他的手。多年來我們跟著和信登山隊走過小山,也攀登百岳,所到之處必留下我們一步一腳印痕跡,事後再看登山照片,總令我們夫婦心存感激。
和信醫院登山隊,讓我看到大家之間情同手足的情感,無私的奉獻,互相的鼓勵,這是一個讓我們有感動的社團。
玉山是臺灣人必走的,我是真正的臺灣人~木蘭 (和信病友)
從報名爬玉山後,在排雲山莊遙遙無期的整修情況下,足足讓我等了二年。為了順利完成攀登玉山,林主任都帶我們去爬興福寮-向天山-面天山,這魔鬼般的操練,奠立日後爬百岳的體能。
在我印象中最深刻是-在玉山登山口,領隊告訴大家「必須在下午四點前走到排雲山莊,否則就無法勝任隔日攻頂的挑戰」,我問教練「晚半小時,可以嗎?」,領隊練說:「不行!」在姪子陪伴之下,竟然在三點多我就走到排雲山莊了。凌晨四點摸黑出發攻頂,當我站在玉山3952公尺的地標,我欣喜若狂大聲喊說:「我是真正的臺灣人了」。下山立刻打電話給我婆婆說:「我站在玉山了,我是正港的臺灣人了。」
這算是我人生中瘋狂的挑戰!隔年我又與登山隊去南華山與奇萊南峰。
足不出戶,登山社給我自信心~Melody(和信病友)
身為職業婦女的我平日忙於生活、工作和家庭,身心勞累,假日足不出戶以閉門養神,外頭地花花世界引不起我的興趣。
在美華、憶文邀請之下,我參加和信登山隊,我的朋友變多了,也曉得如何添購裝備,也知道許多人間仙境,才發現原來臺灣山林是如此俊秀。一開始我爬山走很慢,總是有人耐心等我、陪我,給我水喝,被蚊蟲咬有人會拿藥給我擦,沒帶雨衣也有人會借給我穿。從這些小地方,讓我感受到滿滿的溫暖。
這個社團讓我得到自信心,也讓我願意敞開心胸幫助更多人。我相信這500名登山社成員發揮最大功效時,除了帶給自己溫暖外,也讓周遭的人心情隨之轉變,山友們的人生與家庭也因而有不同,這是和信登山隊外溢的效果。
我喜歡走在登山隊伍的後面!~嘉(和信志工)
因為先生喜歡爬山,被林主任禮聘為「領隊」之故,我也隨之參加和信登山隊活動。我喜歡登山隊的各式活動,更喜歡與山友成為一家人。
我對植物很感興趣,對山上路旁的植物就會興致勃勃地觀賞與拍照。因此往往落後隊伍一大段距離,就會與腳程比較慢的山友走在一起,閒話家常,鼓勵他們,這是我喜歡走在隊伍後面的最大功能。
感動,使我轉變!~艾莉絲(和信病友)
參加和信登山隊前,曾經爬過玉山和雪山,只是沒有固定的運動習慣。經碧蓮推薦參加和信登山隊後,才開始養成每週爬山的習慣。
2017年,我第一次在和信醫院舉辦「臺東日義賣」,熱情山友踴躍來設攤位,義不容辭地幫忙標價、收錢、銷售,更呼朋引伴來參加義賣活動。除了登山活動外,和信登山隊還有義舉活動,讓我看到山友的真情,山友的熱情,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山友的力量真大啊!
2018年林主任又邀數位山友去臺東探視和信醫院長期贊助的團體-都蘭國中、初鹿國中(課外教學),並參觀愛國浦教會和關山聖十架療養院,看到國外修女遠渡重洋到臺東,奉獻一生照護重殘民眾,讓我激動不已。
參加登山隊之後,我由銳利的人,變得比較圓融的人。此拜賜和信登山隊給我的溫暖和感動!
鄭醫師說:「今天出席的每一位山友,看起來都比我健康」。在登山隊裡,我看到山友扛著西瓜上山給大家解熱,心中有無限的感恩,也看到每位山友一起幫忙、默默付出,讓我非常感動。這個社團愈來愈有活力,我非常喜歡參加這個登山隊社團。
林主任也說:「在過去這些年,從山友間我學習到很多,交到各行各業的朋友,也趁機爬了許多百岳和郊山,收穫的其實比失去多。在登山隊500人的群組,每人都有其獨特性與優點,我珍視每個人,在這園地希望大家都能貢獻所長,回饋社會,這樣每個人就會有成就感,無形中就凝聚一股大力量。
和信登山隊,自2012~2019年已過七個年頭,一直秉持著「我們無法在這個世界上做什麼偉大的事情,可是我們可以帶著偉大的愛做一些小事」。預計在十周年慶到臨時,我們定有更豐碩成果與人生歷練,讓我們一起來拭目以待!!
完整版醫訊下載:和信醫訊vol.13
作 者:和信登山隊
關鍵字:病友園地
期 數:Vol.13
出版日期: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