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訊vol.13】多科際整合團隊醫療是提高癌症治癒率的祕訣
圖:華健淵攝
最近(去年)有位記者問我,和信醫院創院至今己近三十年了,我最感到驕傲的成就是什麼?我毫不猶豫地回説,是我們的治療成果,我們改變了不少人的生命。根據國健署2016年的統計,和信醫院全部病人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從第一期到第四期病人各占四分之一)是73%,臺灣的平均五年存活率是50.88%,超過20%的差距是相當可觀的,也就是說,每五位病人如在和信醫院接受治療,可以多救活一位病人。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我們能夠做到這個程度,令我感到欣慰。
那麼,我們是怎麼做到的呢?因為,和信醫院沒有醫學院教職的吸引力,所以,沒有大廟的名醫,我們挑選的是,真正喜歡幫助病人的醫師。而且,我深深相信多科際整合團隊醫療是提升癌症治癒率的錦囊妙方。和信不同癌症的醫療團隊經過三十年的切磋硺磨,科際之間的間隙越來越小,默契越來越好。病人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從最初五年(1990~1996)的59%,逐漸進步,第二及第三個五年(1997~2006)是61%,第四個五年(2007~2011)是68%,最近的五年(2012~2016)則達到73%,一路持續地在向上提升。
我為什麼會很篤定地説,多科際整合的團隊醫療是提升癌症治癒率的妙方呢?因為,我自己在1970年代,任職美國杜克大學癌症中心的時候,推動了多科際整合的團隊醫療模式。當時,我自己主持較不容易照顧的頭頸癌團隊,十年後,我們發現頭頸癌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從1976年的30%,提升到1986年的68%(論文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那期間,化學藥劑、手術及放射治療的方法,基本上沒有什麼不一樣。不同的是,經過團隊,有更多雙眼睛看、更多個頭腦想,腦力激盪所得到的結論,可以使診斷更精確、治療更精準。過程中,由團隊一起為病人決定最適當的治療方針,計劃化療、放療或手術的先後順序。團隊成員,除了,診斷科與癌症治療科的醫師外,同時,還有營養師、社工師、心理師、身心科醫師、護理師等的參與,讓病人身心靈各方面都被全方位照顧到,加上全院總動員積極做感染的預防與控制,結果出乎意料的好 。
另外,癌症病人的年齡一半以上接近或超過60歲,大多數病人除了癌症以外還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病、肝病等慢性疾病。我在杜克大學的時候,有非常出色的內科部門幫忙照顧癌症病人的共病,這也增進了癌症病人的存活率。所以,我在和信醫院從創院開始,就建立了一支很堅強的一般內科團隊,守護著癌症病人,做為病人的安全網,幫助他們順利地走過癌症醫療的過程,為癌症病人的存活率加分。
近年來,在臺灣軍備競爭激烈,各醫院瘋狂地投資貴重儀器,如達文西機器手臂及質子治療儀器,宣稱這些貴重儀器的購置,將提升癌症病人的治癒率。事實上,到今天,尚未有任何證據或任何文獻證實達文西手術或質子治療,增加了一丁點癌症的存活率。最多只能說,對於一些癌症而言,使用貴重儀器,醫療成效不亞於傳統療法,但多半副作用並沒有更少。對於有些癌症則死亡率及復發率更高,價錢卻貴很多。
上面提到臺灣的癌症平均五年存活率是50.88%,而跟臺灣一樣實施全民健保的加拿大的癌症平均五年存活率約60%,比臺灣高。而加拿大的人口是3千7百萬,是臺灣的1.6倍,加拿大平均個人所得是四萬五千美元,是臺灣的1.8倍。但是,至今,加拿大只有一部質子治療儀器,用於治療少數顱內、眼底等腫瘤及部份小兒癌症。
據說,不久,臺灣將擁有八部質子治療儀器,臺灣達文西機器手臂的密度則是歐盟的一倍半,投資於大量軍備到底是臺灣的驕傲?臺灣癌症病人之福?還是癌症病人的陷阱?值得國人深思!(本文轉載自遠見華人菁英論壇,出處連結https://gvlf.gvm.com.tw/article.html?id=67890)
完整版醫訊下載:和信醫訊vol.13
作 者:黃達夫院長 (院長室)
關鍵字:醫學教室
期 數:Vol.13
出版日期: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