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訊vol.15】如何擺脫癌症的陰霾
2018年臺灣因為癌症死亡的人數高達4萬8,784人,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8.2%,是第一大死亡原因,且已經長達37年佔據死因第一位。我們想要減輕癌症對生命的威脅,當然要追本溯源從減少癌症的發生率著手。但根據衛生福利部的報告,臺灣每年新發生癌症人數約為10萬多人,而且呈現每年增加人數的趨勢,我們要擺脫罹患癌症的陰霾,是有可能嗎?
人體是如何發生癌症?
人體的組織和器官是由細胞所組成,每一個細胞都有基因在影響其生長、增生和修復。當基因產生變異時,細胞成長的控制機制失靈,因此使得應有的細胞週期性死亡沒有發生,及增生人體不需要的細胞,這種產生的多餘細胞會形成腫瘤。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二種,惡性腫瘤的另一個名稱就是癌症,它具侵略性,會侵犯附近的組織或器官,也會經由血流而擴散到其他部位的組織或器官。一般而言,癌症是以發生的部位或器官來命名,例如口腔癌或乳癌。
為預防癌症的發生,科學家們不斷地研究,希望能找出促使細胞基因變異而致癌的危險因子,及可以避免細胞基因變異的保護因子。目前有一些基因被証實是某些癌症的危險因子,例BRCA1/BRCA2基因與乳腺癌相關, APC基因與大腸癌致癌相關。此外被證實是致癌的危險因子,還有感染、放射線、雌激素荷爾蒙和器官移植後使用的免疫抑制藥物等。許多研究也發現與癌症發生相關的生活習慣和環境的危險因子,包括飲食、吸菸、酒精、肥胖、身體活動不足和環境中的某些化學物質,如空污的懸浮微粒等;而運動及某些纖維性食物如五穀雜糧,則被認為是避免癌症發生的保護因子。
如何預防癌症的發生?
基因是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目前與基因相關的癌症約僅佔全部癌症的10%,因此減少生活和環境中的致癌危險因子,及增加保護因子,是預防癌症的不二法門。現今國際醫學公衛專家提出的預防癌症的主要方法有下列:
- 避免或減少已經知道的致癌物
已經被科學研究證實會致癌的最重要因素,是吸菸、嚼食檳榔子(菁仔)、感染和放射線輻射等,因此避免或減少接觸這些致癌風險因子可以預防癌症。
圖:Pixabay提供
- 菸、檳
拒菸檳是最有效預防癌症的方法。菸有93種致癌及有害物質,且有15種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第一級致癌物」。吸菸會導致的癌症,包括肺癌、口腔癌、胃癌、食道癌、胰臟癌、膀胱癌、子宮頸癌、腎臟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等,造成約22-30%的癌症死亡。檳榔子亦屬於第一級致癌物,含有的多酚化合物會導致口腔黏膜纖維化(癌前狀態),也會釋出自由基與細胞作用,造成細胞的突變,甚至死亡。臺灣的口腔癌病人,其中9成有嚼檳榔習慣。
- 病毒感染
已知與癌症相關的感染病毒,包括幽門螺旋菌、人類乳突瘤(HPV)病毒、B和C型肝炎病毒,及EB病毒等,它們分別會引起胃癌、性生殖器官癌、肝癌及勃氏淋巴瘤等癌症,約造成15%的癌症發生。目前已有HPV和肝炎等2種疫苗,透過接種疫苗可以預防子宮頸癌和肝癌相關的病毒感染。
- 紫外線和游離輻射
紫外線輻射和游離輻射是會引發癌症的2種放射線。紫外線輻射來自太陽照射,會導致皮膚癌,因此做好紫外線防護,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3點的陽光曝曬,或應用紫外線防護用品和防護劑等,可以有效減少紫外線的照射量。游離輻射則主要來自放射性醫療診斷儀器,大量照射可能引發白血病、甲狀腺癌或乳癌。有些研究也發現,游離輻射與骨髓癌、肺癌、胃癌、大腸癌、食道癌、膀胱癌和卵巢癌的發生有相關。因此為預防癌症,應依病情或診斷需要,在醫師的指示下,接受適當適量的放射線醫療診斷或治療。
- 改變飲食和生活型態
飲食、酒精、肥胖和不運動也是會導致癌症發生的因素。採取均衡飲食,減少紅肉和加工肉品,避免過度飲酒,和運動等生活習慣,可以降低癌症的發生。已經有研究顯示,特定喜好的飲食型態和生活習慣,會與某些癌症有關,例如高脂肪、高熱量和紅肉等食物,會增加大腸直腸癌風險;酒精會增加口腔癌、食道癌、乳癌和大腸直腸癌等風險;而有運動習慣的人,會產生對癌症的保護作用,發生大腸直腸癌、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比較低。另外肥胖已被發現會增加乳癌、大腸直腸癌、子宮內膜炎、腎臟癌和胰臟癌的風險,而肥胖的成因也是與飲食習慣和運動不足有關。
- 遠離環境中的有害物質
遠離環境中的化學物質,也是很重要的預防癌症方法。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指出,室外空氣污染物(成分中含PM),例如柴油引擎廢氣、吸菸和二手菸等,均確定為致癌因子,會導致肺癌及膀胱癌發生。因此我們應該減少空污的產生,在空氣品質不佳的時候,減少外出或戴口罩。此外常見於煤、焦炭、燻、燒烤焦食物的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以及工業上常用的苯(Benzene),與芳香胺(Aromatic amines)類物質,也會依接觸途徑導致不同部分的癌症,人們都應該遠離這些有害物質。
- 儘早處置癌前病變
人體器官和組織出現異常增生的細胞,有惡化發展成癌症的傾向,則被稱為癌前病變。儘早以藥物治療或切除癌前病變,可以減少癌症可能發生的機會。常見的癌前病變包括,口腔黏膜白斑、腸胃道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和子宮頸糜爛和乳腺增生等。
癌症篩檢可以做為發現癌前病變的方法。現在政府免費提供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及子宮頸癌等癌症篩檢,每年發現的癌前病變個案約有4.9萬人,是降低臺灣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策略之一。
化學藥物或保健食品可以預防癌症嗎?
對於已有癌前病變、癌症家族史或有生活習慣危險因子的人,醫師會視病人情況給予一些化學藥物,以降低他們的致癌風險。這些預防癌症的化學藥物處置,包括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物(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降低乳癌風險、使用治療雄性禿藥物(Finasteride) 減少攝護腺癌致癌風險、使用環氧合酶-2抑制劑(COX-2 inhibitors)預防大腸癌和乳癌的發生,及使用Aspirin 預防大腸直腸癌。以上的化學藥物都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所以須在醫師評估後,遵照醫囑使用。
坊間常有服用保健食品或維他命(Vitamin)可以防癌的迷思,但是目前科學家已經研究過的保健食品或維他命,包括Vitamin B6、Vitamin B12、Vitamin E、Vitamin C、Vitamin D、β-胡蘿蔔素、葉酸、硒等,都無法證明它們具有減低致癌風險的效果。
健康7件事是預防癌症的王道
生活型態、環境、遺傳和醫療照護是影響健康的四大因素,而美國的研究更明確指出,生活型態因素、環境因素和醫療照護就佔所有影響因素的百分之七十三。因此想要擺脫癌症的陰霾,可以從自身做起下列健康7件事
- 拒菸、拒檳,避免過度飲酒。
- 維持健康體重。
-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 採行均衡飲食方法,多吃蔬果五穀,少吃紅肉和加工肉品。
- 施打HPV疫苗和肝炎疫苗。
- 定期接受癌症篩檢。
- 遠離環境中的化學物質。
圖:Pixabay提供
完整版醫訊下載:和信醫訊VOL15
作 者:游麗惠召集人 (健康醫學中心)
關鍵字:專題報導
期 數:Vol.15
出版日期: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