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訊vol.32】走過和信26年,看到醫院團隊的精神
圖:朱玉芬攝
當初我到和信醫院,是因為永久中心位於北投現址,離我住家很近,貪圖它的方便性,就應徵加護病房的護理師,沒有想到一待就是26年了,在這裡結婚生子,留下許多點點滴滴的美好時光。
先前服務的其他醫院我是加護病房護理人員,到和信顧名思義也應徵加護病房的護理工作。和信醫院前身為孫逸仙醫院於大安區仁愛醫院八樓與十樓的一家迷你型醫院,沒有設置加護病房,只在護理站旁邊用隔板隔起簡易的空間設備。小而袖珍的加護病房,在我工作遇到照護問題時,只要走幾步路就可以到隔壁護理站請教學姐或請求幫忙,這加護病房照護起病人還真是便利。
在舊院址時,有一個心臟剛開過刀的病人需要洗澡,他的太太告訴我,她沒辦法幫他沐浴。這是第一次我穿著雨衣進去浴室幫助病人洗澡。由這樣經驗使我體認自己必須放下尷尬的想法,給予病人舒適清潔的身體,是為一個護理人員職責所在。
民國87年院內胸腔內科徵求呼吸治療師,我就去應徵,從此走上呼吸治療師這條路了。呼吸治療師的工作與加護病房護理師工作性質有所不同,但仍沒有離開加護病房這地域。呼吸治療師主要是負責與呼吸相關疾病的治療與復健、衛教訓練等等工作。在加護病房,為病患減輕呼吸困難,進行呼吸器輔助通氣治療;為長期呼吸困難病患進行氧氣治療。在門診區,為病人做肺功能檢查,檢測病人肺功能指數,以提供醫師參考。
曾看到醫院一位癌症末期的工作夥伴,住在加護病房原堅持不給他插管,但看到他痛苦不堪,最後還是決定給他插管鎮定劑休息。由他使我體會人生無常,不會因你在醫院工作就不會生病,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當下,好好照顧自己身心靈的健康。
有一次在加護病房值班,碰見一位病人不斷吐血,這情況來得很突然也很意外,我們就做胃鏡要找出病因,大家即使弄得滿身都是血,仍然極力急救,最後病人回天乏術了。在過程中,我見識到什麼是團隊精神,原來就是挽回病人寶貴的生命,同心協力做一件事情,合作無間這樣的感覺是那麼實在與美好。
呼吸治療師的工作,曾有幾次機會搭乘救護車的經驗。記得有一次病人的病情需轉院至鄰近醫院就醫。我們一行三人同去,有人負責看點滴,有人負責擠氧氣,有人思索有沒有更好方法救病人,如此安全地將病人送醫。在回醫院路上,因病人狀況不好,大家的心情相當沉重,但仍沒忘了互相安慰鼓勵「我們都盡力了」,這就是一種美好團隊氛圍 。
近二年冠狀疫情肆虐,醫院在隔離區為確認者插管,這是我難得有的第一次經驗。雖然我有20多年工作經驗,技術上也非常熟悉,但面對無法預知的狀況,心中難免忐忑不安,再加上穿著一層又一層防護衣,手腳變得很笨拙了。我值班的當天,非常幸運遇見一位很鎮定的麻醉科醫師,大家同心協力,不慌不忙,一個流程接一個流程做,完成本院第一次冠狀肺部插管,再次體驗團隊同心協力的力量,其經驗難以用筆墨來形容之。
在醫院的呼吸治療工作中,除了參與醫療團隊合作之外,再來就是我的說話有很大突破。從小到大我是很討厭說話的人,但在呼吸治療工作上,我必須與陌生人不斷的說話。因此,每天訓練自己,果真在說話上自己越說越自在和流暢了,這是我在呼吸治療師工作中最大的收獲了。
和信26年工作生涯裏,我有歡笑、有淚水和委屈,也看到病人、家人和工作同伴不斷地離去,讓自己深切體會人生旅程上是如此無常。曾有許多人說在醫院工作很辛苦吧,我認為年輕先接觸生老病死,可以使自己早日發現社會的現實,人情的冷暖,使自己更能保持一顆赤子之心,抱持對呼吸治療工作上的熱忱。
這家可愛迷你型的區域醫院,竟然也走了32年。在32年前黃達夫院長毅然決然離開美國的教職,回到台灣,為自己的國家,成立一所先進的癌症治療專科醫院。這32年來,黃院長勞心勞力非你我可以想像的,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比較遠。」我很感謝院長提供我們一個這麼棒工作環境,給予我們在每件事情上都有更大的進步空間、成長契機,期待你我都能好好把握!
在有限的生命,一起創造最大的價值,展現亮麗的精彩人生。
完整版醫訊下載:和信醫訊v32
作 者:吳佩宜呼吸治療師
關鍵字:病醫園地
期 數:Vol.32
出版日期:2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