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訊vol.40】病房裡的十分鐘
圖: photo nic on Unsplash提供
與陌生人的交集
站在病房外,我猶豫了許久,因為不確定和病人的對話要如何開啟,我很樂於傾聽,但不是每個人都樂於分享自己的心事或想法。兩個陌生人之間的對話,只要限縮在眼前短暫的交集就夠了,例如銀行行員為我辦理手續、超商店員為我結帳、醫師詢問我的症狀…只交換剛好的資訊量,不能說太多以免打擾他人的生活,這種分寸每個人都該懂得如何拿捏,於是我抱著單純來探望的心情踏進病房,在柔和的燈光下,女兒正幫媽媽脫下舒緩足膜,專注、輕柔地按摩原本水腫的小腿和腳掌,媽媽承受著癌症帶來的疼痛,輕閉雙眼休息,沒有太多力氣和我對話。
陪媽媽治療癌症的過程
女兒說:「媽媽一年多年出現便祕、血便的狀況,去診所檢查拿了軟便劑和其他藥物,但症狀沒解除,後來去照大腸鏡,照到20公分時發現腸子被塞住進不去了,於是醫生建議先做切片檢查,還沒等到報告結果,媽媽就已經很不舒服了,吃不下也無法排便,哥哥趕緊送媽媽去急診,照了斷層掃瞄發現有陰影,我和哥哥當初就決定,如果確定是惡性腫瘤就去和信醫院,沒有其他選擇,因為和信是專門治療癌症的醫院。」
醫師的話穩定我們的心情
「我們很快就掛到陳建志醫師的門診,他看完媽媽的狀況當天就安排住院,三天後開刀,因為他判斷不能拖了,手術後媽媽的復原情況不錯,滿六周後轉到黃國埕醫師的門診開始接受化療。因為媽媽的病情發生得很突然,我們沒有多餘時間思考,只能一直想辦法應變接二連三的狀況。媽媽手術後我問陳建志醫師,會好的機率是多少?陳醫師回答臨床上大概是7-30個月的存活期,他接著又說:『現在不只病人的生活被改變,病人家屬的生活也會面臨改變,而且一年內沒辦法變回來。』聽完醫生這番話,我們知道要開始做心理準備,因為我和哥哥的孩子還小,同時要忙家庭、忙照顧生病的媽媽,照顧人力的調度,都需要我先生和兄嫂所有人一起合作。」
「因為我們是單親家庭,一知道罹癌的時候,媽媽第一個擔心錢的問題,害怕有藥醫但沒錢買,所以媽媽曾向黃國埕醫師詢問,黃醫師不會一開始就討論自費的選項,而是詳細告訴我們哪些治療選項有健保給付。專科護理師也很直白地告訴我們,如果某種藥物要上百萬,很確定可以治好,那他一定會鼓勵我們使用,但如果只能得到短暫緩解的效果,他會建議我們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他不希望我們在陪病的同時還要背負龐大經濟負擔,聽到這些話我和哥哥都覺得很安心。很多人對和信的印象就是很貴,來這裡治療要花很多錢,但我們實際進來後發現並沒有,我們花的錢沒想像中多,但是附加價值包括照護品質和醫院環境等等,都讓我們覺得選對了醫院。」
醫師巡房時間
「我們都很期待醫師來查房,因為醫師進來時會解釋過去這一天來媽媽的身體狀況如何、為什麼會疼痛、用藥會如何調整、接下來可能出現哪些狀況…像是給我們一顆定心丸,那怕醫師只停留兩三分鐘,我們都覺得很窩心。」女兒話剛說完,黃國埕醫師洽好進來巡房,原本閉目養神的病人,突然張開眼露出了笑容,開始和黃醫師及護理師們寒暄。
媽媽說:「以前為了養活孩子,我工作很忙,孩子都自己在院子裡玩,時間到了喊回來吃飯,吃完飯我又繼續工作,就這樣忙呀忙,不知不覺孩子都長這麼大了,從前的日子雖然沒錢、工作又忙碌,但是很安穩、很快樂。」
黃醫師說:「現在兩個孩子都大了,而且都這麼優秀,他們就是妳的最大成就,妳非常有福氣!」
女兒說:「我們也覺得小時候過得很開心,我和哥哥會自己打發時間,在鄉下騎腳踏車偶爾摔進田裡、偷摘別人家的芭樂、在水溝裡玩到拖鞋被水沖走…我們知道媽媽這麼忙碌,是因為想給我們更好的生活。現在我和哥哥都親自醫院來陪媽媽,因為我們覺得能見一次就是一次。」
閒話家常
媽媽們總是希望能為孩子付出更多,讓孩子擁有更好的生活,醫師們也是,總希望在自己盡心治療之後,每位病人都能好轉,然而生命中無常即是有常,我們能完全掌握的,只有相聚時為彼此真心付出的過程。此刻在病房裡,媽媽、女兒、醫師和護理師們面對面真誠地交談,這段閒話家常已經成為在場所有人美好的回憶。把握每一次可以互相陪伴、關心的機會,因為在短暫相聚的時光裡,多看一眼就賺到一眼,也因為多過一天,就少了一天,這是我在病房內學到的一課。
完整版醫訊下載:和信醫訊VOL40
作 者:黃國埕醫師 (血液腫瘤科) / 編輯 : 林若瑜 (文教部)
關鍵字:病醫關係
期 數:Vol.40
出版日期:20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