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訊vol.44】從腸胃不適到神經內分泌腫瘤
圖:華健淵攝
從腸胃不適到神經內分泌腫瘤
大約五年前,沈女士感到腸胃不適、排便顏色不正常、體重稍微下降,前往大醫院做檢查,但幾次胃鏡檢查結果皆無異狀,醫師僅開了胃藥讓她服用,持續服用胃藥約莫一年後,沈女士的症狀仍未改善,她決定轉院做自費檢查,這回檢查結果顯示沈女士的CgA指數(嗜鉻粒蛋白AChromogranin A,神經內分泌腫瘤指標)高達500ng/mL,一般健康人的血液中,CgA的數值應該在101.9ng/mL以下,沈女士異常高的CgA指數,證實她得到一種少見的癌症—神經內分泌腫瘤,而且已經是第三期。沈女士表示,當時醫師立刻為她動手術,外加藥物治療,沒想到一年後又在十二指腸發現10公分大的腫瘤,此時醫師表明沒有把握能夠繼續為她治療。
沈女士再次轉院,一位血液腫瘤科醫師嘗試為她做化療將腫瘤縮小,經過兩次化療,醫師發現化療藥物沒有作用,又將沈女士轉院,改由一位外科醫師接手,外科醫師為沈女士進行一場大手術,因為腫瘤已經靠近肝和腎周圍,為了清除10公分大的腫瘤,不得已也切除了一顆腎臟和一部份肝臟。
反覆轉院檢查治療,病情仍越來越嚴重
經過兩年多來不斷轉院、檢查、嘗試不同的治療,沈女士的CgA指數仍然遠高於正常,多半時間維持在1600-1700左右,最高時曾飆到2300。一位腫瘤科醫師束手無策地告訴沈女士:「您這個病除了開刀以外,沒有藥物可以治療。」沈女士和先生不想放棄,又去嘗試免疫細胞療法,結果還是看不見療效,直到三年前,沈女士的四肢出現肉眼可見的腫塊,疼痛感持續伴隨著她,CgA指數也一直居高不下,沈女士沮喪地覺得自己已經走投無路。
PRRT(肽受體-放射性核素治療)
某天沈女士在期刊上,看見本院核子醫學科黃玉儀醫師發表的報告,報告中提到PRRT (肽受體-放射性核素治療),沈女士發覺這或許是她最後的一線希望,立刻從屏東北上來到黃醫師的門診。沈女士說:「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天早上到和信,我在高鐵上痛得完全坐不住,結果做完治療當天回高雄時,我就不覺得痛了!後來長期困擾我的胃痛和半夜嘔吐的情況也大有好轉,現在完全不需要吃胃藥了。」
從2023年8月第一次進行PRRT治療開始,到2024年1月第四次治療,沈女士的CgA指數從2406持續下降到93.7,恢復到正常數值範圍。
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缺乏特異性,確診時間長
根據調查,因為初期症狀缺乏特異性,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病人平均需花費長達5至7年時間才能確診,所幸沈女士經歷過長時間辛苦地四處求醫,最後終於確診,並且獲得有效的治療。沈女士表示:「謝謝核子醫學科黃玉儀醫師、血液腫瘤科鄭小湘醫師和整個醫療團隊的照顧,他們用最快的速度為我安排治療,每一次的治療結束後,我都覺得自己越來越好。這四年來我不把自己當病人,一邊維持正常生活,一邊努力尋找治療機會,很感謝先生這段時間一直陪著我,既使經歷很多挫敗,連醫生都說束手無策的時候,我們還是沒有放棄希望。」
鼓勵病友相信自己、靠自己
沈女士想以自身經歷鼓勵癌症病友:「要相信自己、靠自己,就算生病或治療讓我們變得虛弱,還是要找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做,像我喜歡出門和下廚,我就每天出門散步,每天自己煮東西來吃,不要把自己當病人,開朗地活在當下,其他一切問題就由老天去煩惱吧。」
完整版醫訊下載:和信醫訊VOL44
作 者:和信病友暨病友家屬
關鍵字:病友園地
期 數:Vol.44
出版日期:2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