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訊vol.44】和信醫院前35年的簡介
和信醫院成立於人人聞癌色變的年代
35年前,台灣並沒有腫瘤醫學這門專科。更不要說,多科整合的團隊醫療,當時,台灣癌症病人的平均五年存活率是25%,人人談癌色變。
我們醫院成立時,為了招牌上面要不要放「癌症」這兩個字,還有很大的爭議,我認為我們醫院的創立,就是要照顧癌症病人,當然,就要讓民眾知道。可是,不少人則認為,把「癌症」放在招牌上,會嚇跑病人。
當初,我決心回國創立台灣第一家癌症專科醫院的動機,非常單純。因為,在80年代,每次我回國探望我的父母時,我母親總是會要我關照一些罹患癌症的親友。我發現當時台灣的癌症醫療,不論是在觀念上,或是用藥、儀器設備等等各方面都落後歐美很多。
在美國累積25年癌症醫療經驗
我自己則很幸運,在1965年出國,到賓西法尼亞大學附設醫院接受住院醫師,接著到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完成血液腫瘤專科醫師的訓練,因緣際會,參與了美國NIH資助在(杜克)醫學中心成立的第一所癌症中心的規畫。其後,我在那兒,執業、教書,在回國時,我已經有25年照顧癌症病人的歷練了。
我旣然有這個機會,創設一所全新的醫院,我就應該以我的理想為藍圖,建立一所我心中最好的醫院。我雖然沒有傳統的包袱,但我必須雇用被傳統形塑的人。然後,慢慢地去改變他們。
打造台灣第一支癌症醫療團隊
所以,我們先成立一個小小的雛型,開始時,全院員工不到150人,大約60張病床。然後,我每天帶著所有主治醫師,還包括放射診斷科及病理科醫師,還有護理主管在晨會討論每一位新病人的治療方針,下午則一齊巡視每一位住院病人,多科整合的醫療團隊就這麼組成了!醫院裡護理的陣容最大,我很幸運,在創院之初,就召募到3位剛從美國取得腫瘤及加護病房護理的碩士學位的護理主管,至於第一批主治醫師,除了幾位從美國回來以外,醫院開幕前,我把全部國內召募的醫師送到杜克癌症中心觀摩數個月。
派醫師赴美受訓
受訓時間較長的有兩位,一位是張樹人醫師,他是當今台灣最優秀的腫瘤泌尿外科醫師。他剛從榮總完成泌尿外科的住院醫師訓練,我沒要他馬上來醫院看病,我叫他考過美國醫師執照考試,然後,安排他到美國數一數二的腫瘤泌尿外科泰斗Dr. Scardino 那兒接受兩年完整的腫瘤泌尿外科的專科訓練。我能夠做此安排,是因為Dr. Scardino 是杜克醫學院的畢業生,學生時代我曾教過他,那時候,我們建立了很好的關係,當我拜託他時,他一口就答應。後來,他成為世界知名史隆凱特琳癌症專科醫院的外科部主任。
另外一位是,邱燕坤醫師,他剛從台大完成婦產科住院醫師訓練,我送他到維吉尼亞大學醫學中心接受三年的婦癌專科訓練。可惜,他回來服務了幾年後,因為家庭關係,離開我們去美國。
杜克癌症中心來台協助訓練護理師
醫院開辦以前,我也請了當時,杜克癌症中心的護理主任Mr. Kevin Sowers 來台6個月,訓練我們的護理人員。沒想到20年後,他變成約翰霍普金斯醫學中心醫院的院長。
杜克癌症中心放射治療科帶隊進駐三個月
杜克癌症中心的放射治療科主任,Dr. Leonard Prosnitz 除了幫我們選擇儀器外,更帶隊進駐醫院三個月,把我們的放射治療部門建立起來。往後,幾乎每一位放射治療科的醫師都到他那兒接受至少一年的訓練。
我回國的初衷,就是要為台灣培育癌症照護的專業人才,並且要在我們醫院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多科整合團隊醫療,為每一位病人爭取最高的治癒機會。
同仁照顧病人能無所保留、無後顧之憂
我回台後,才發現台灣並沒醫療過失保險制度,也沒有確保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的觀念。因此,我告訴全院同仁,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犯錯的可能,所以,我們要虛心,要知過能改。所以,犯了錯,我們不會懲罰,可是,一定要在第一時間通報院長室,以便及時補救及處理,把傷害降到最低。然後,大家一起嚴肅地檢討如何避免同樣的錯,再次發生。萬一,發生醫療糾紛,醫院會負責處理。
除此之外,所有病人的抱怨或控訴,也都必須在第一時間通報院長室。因為,我們都會以最誠懇、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去處理,在過去35年的時間,只有兩件訴訟案(這兩件都沒有先向醫院申訴),都是由醫院聘請律師陪伴醫師走過必要的程序,去減少醫師的壓力。兩件都不是醫師或醫院的錯。我不希望我的同事為了保護自己,而對病人的照護有所保留,我期待我的同事,能為病人赴湯蹈火,而沒有後顧之憂。
控制院內感染率,拯救更多病人性命
感染控制在任何現代的醫院都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癌症病人的死亡率約有三分之一歸咎於細菌、黴菌或病毒感染。所以,自創院之初,我就把感染控制當作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我們醫院抗藥性細菌感染率一直是全國最低,是全國最安全的醫院。
全國唯一不採績效支薪的醫院
另外一件台灣醫院的唯一,是我打從心底反對「績效支薪」制度,醫院管理最容易做的就是「績效支薪」,讓醫師賺自己想賺的薪水。結果,就是看很多病人,做很多不必要的檢查,開多種藥。根本違反以病人為中心,把病人利益放在自己之先的理念。
現代的疾病都很複雜,太多的實證研究都發現,只有不同專科醫師的合作互補,醫療效果才會好,而且最省錢。這個道理在癌症的診治最明顯。您們可以想像,在「績效支薪」的制度下,搶病人都來不及了,還談什麽合作?所以,在施行「績效支薪」的醫院,談團隊醫療,根本就只是口號!
多科整合醫療團隊有效提升癌症病人存活率
我在杜克癌症中心擔任臨床主任時,就推動多科整合團隊醫療的觀念,結果發現,用的化學藥物沒有變,放射治療方法、開刀的觀念也沒有變,只因為我們一群不同專業聚集在一起集思廣義,決定治療的先後次序,同時注意病人的營養,關心病人的身心狀況,五年存活率就提升了30%。
所以,我們醫院從一開始,我們的目標就是要盡一切力量,為每一位病人爭取最高的存活率。
要為每一位病人爭取最高的治癒機會,我們就不能one size fits all,看病人是哪一期就照著診治指引治療,而是要真正了解每一位病人的特質。像我自己,對很多抗生素都敏感,麻醉劑更要小心,醫師如果用常規的劑量在我身上就會出事了!只遵循常規行事,雖然,出事時,可以保護自己,但是,病人的生命卻喚不回來。我們一定要做到「萬無一失」,才對得起病人。
突破「論量計酬」的健保桎梏
所以,我要求我們的醫師要花心思了解病人,更要用心分析病人的病情,才能夠提供最適合的處置。這一定要花時間,因此,我們的醫師為病人仔細看診,我們的醫師不能看很多病人。在「論量計酬」的健保制度下,我們的財務狀況,就不可能好。我們目前還能夠穩健存在超過30年,靠的是,我們的效率以及病人的捐獻。
同步提升醫療效益與品質
什麼様的效益呢?譬如,在我們醫院,院內感染的機率很低,我們的護病比也一直是全國最高,而且,護理師的專業能力也很強,所以,病人進來,大都能夠照預期的時間出院,所以,我們醫院的平均住院日是全國最低。床位的使用率較高。如此,對於醫院的財務有些幫助。我們也很小心維護貴重儀器,在折舊攤銷保留的費用方面,在財務上也有助益。另外,這些年來,很多儀器的更新,硬體的整修,大部份來自病人的捐款。所以,我們還能夠生存下來。
感謝病人和家屬們35年來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35年下來,我們聚集了一群認同醫院理念、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大家願意同甘共苦。我看到,很多同事都自動自發地想要為病人做得更好,大家都很上進、都很自律,所以病人五年存活率持續在提升。我想,病人及家屬有形無形的回饋,對我們是一股很大的激勵,謝謝各位病友及家屬35年來的信任,未來也請繼續支持我們,您對和信醫院的支持,無論是志工人力、物力或財力的捐助,終將化為提升台灣癌症醫療品質的力量,拯救更多癌症病人的性命。
完整版醫訊下載:和信醫訊VOL44
受訪作 者:黃達夫董事長暨院長 (院長室)
關鍵字:專題報導
期 數:Vol.44
出版日期:2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