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院雙週刊310】一個刻骨銘心的生命故事-序《當呼吸化為空氣》
保羅‧卡藍尼提醫師自幼好奇,喜愛思考、探索生命的奧秘。在大學及研究所主修文學、哲學、生物學後,決定成為與死亡最接近的神經外科醫師並從事神經學的研究,他這個轉折是為了「去找書本以外的答案…,去跟受苦的人建立關係,繼續去追尋是什麼東西能使人類的生命有意義」。在這過程中,他強烈的責任感與道德觀驅使他力求專業的精進,以便將病人從生死關頭搶救回來。但人文關懷才是他行醫的核心價值,他說:「當天晚上,我對一個母親輕聲解釋她的新生兒出生就沒有大腦,不久就會死去,然後在開車回家路上…,突然,淚水滾落我的臉頰,在這個時刻跟病人在一起,當然要付出情感的代價,可是也有報償。我不覺得自己在任何一天有任何一分鐘質問自己,幹嘛從事這個工作,或這個工作值不值得做。去保護生命的召喚,不只是生命,也包括另一個人的自我認同,也許稱之為靈魂也不算太過分,其神聖不言而喻!」顯然,他對這個志業的選擇義無反顧。
了解他最深的太太露西‧卡藍尼提醫師說:「〔他寫〕這本書帶著時不我與的緊迫感,帶著重要事情必須說出的急切感,保羅挺身站在死亡面前…,以醫師身份,也以病人身份冷眼凝視死亡…,他的力量來自他的企圖心與努力…,因為他一生都在探索〝怎麼活得有意義〞這個至關重要的領域」。這番話,更讓我們看到卡藍尼提醫師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不停歇地在照亮他人的生命。
這是一個刻骨銘心、淒美動人的生命故事。卡藍尼提醫師的言行,不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真實的寫照嗎?個人深深相信,他的故事將影響並改變無數的生命。
我也要在此與同樣是神經外科醫師的醫師作家亨利‧馬許(Henry Marsh),《但求無傷》(Do No Harm)的作者一齊呼籲,「每位醫師都應該讀這本書…,此書將幫助我們並克服自醫學院畢業以來,我們所有人〔一直〕在自己跟病人之間築起壁壘」。我們在行醫的路上,要時時警惕自己,病醫關係才是醫療的根本。更不要忘記,醫療志業是一種召喚,就如卡藍尼提醫師所說:「如果當它是份職業做,那就是世上最糟的職業之一」。
完整版雙周刊請下載: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與您310
作者/編者:黃達夫 院長
關鍵字:醫護故事
期數:310
出版日期: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