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院雙週刊317】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最新指南:安寧教育越早開始越好!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對緩和安寧治療肯定了護理人員和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在提供緩和治療方面,肩負比臨床醫師更重要的角色。事實上,這一段的心靈服務,宗教的力量更為重要。為什麼有宗教信仰的人比無神論者在接受死亡上更加坦然?很簡單,各種宗教所談的都是銜接現代醫學的服務,信徒比一般人更早接受「死亡教育」,並且早就在他們的生活當中了。…….
很多人以為,緩和安寧療護開始的時間,是一旦病人的癌症治療以及病情發展已經到了極限那一刻。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臨床實踐10月31日在線發表的最新指南提出,癌症病人(應該也要包括癌症病人的家屬),都應該接受緩和安寧醫療的教育,而且越早開始越好。哈佛醫學院和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癌症中心Jennifer S. Temel博士,也是這項更新指南的作者之一,她告訴Medscape醫學新聞,這項建議的決定是基於幾個新的,有效的隨機試驗,顯示緩和治療的好處,特別是如果早期就開始。
Jennifer S. Temel博士說;「上一次ASCO指南是2012年發表的。」她說;「從那以後的3年裡,已經有一些新的,良好的隨機調查,顯示緩和治療的持續益處 。」研究團隊認為,這些提出更強烈建議的新指南,專注於晚期癌症病人的緩和治療,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振奮的發展。
護理人員在緩和安寧教育上扮演更重的角色
「當我們審查所有這些數據時,很明顯緩和療護應該在晚期癌症病人的疾病早期啟動,以及積極教育,這是自2012年以來的一個新建議。」 Jennifer S. Temel博士指出,護理人員和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在提供緩和治療方面的知識及傳播上發揮極重要作用。
緩和治療不是任何人都做得來的。研究團隊強調,緩和治療應由跨學科團隊提供。Temel說,緩和治療通常不是由醫生專門提供的,因此它是一個多學科的團隊的工作。不過,新版本的指南現在清楚地表明,多學科臨床醫生也可以在緩和治療中發揮作用。
緩和安寧教育也使施惠病人家屬和照顧者
在新的觀察下發現,緩和安寧教育不但非常有益的病人,病人的家庭和照顧者也跟著受惠不少。
「我們有新的研究顯示,當病人獲得緩和治療時,其護理者的看護成效結果更好,這是一個原本沒有設計在初始指南中的新發現,所以緩和治療的觀察還有助於家庭或親人是根據新的數據導出的結果,這不是一個建議,而是一個認識。」她說。
安寧教育不是一塵不變的
這次的更新版本還強調了不同種族和族裔群體在提供緩和治療方面的差異。
Temel博士說。「我們知道,在為不同種族和民族群體提供臨終關懷服務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甚至與在地理上與農村人口有關。這些準則解決了這一問題,並建議我們確保提供專家緩和治療,並為不同種族族群和生活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病人提供終身護理。換句話說,安寧教育不是一塵不變的,而是要根據病人的種族、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因材施教」方能奏功。
休斯頓MD安德森癌症中心教授Eduardo Bruera博士評論說,早期緩和治療對病人和家庭的全人照顧非常重要,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它對醫院也有經濟利益。這些指南希望能激發普遍接受對癌症病人的緩和治療。
這不只是一個建議,而是一個認識
其實,何只癌症病人,或晚期的癌症病人需要緩和安寧治療的知識,如同前述「這不只是一個建議,而是一個認識」,應該是每一位國民都應該醒悟到「無效治療」已經在我們人生的最後一程主宰著每一個人的生命品質。更正確地說,現代醫療產業正在「賣掉」我們末段的人生品質。台灣,擁有世界第一的加護病床密度、長期靠呼吸器維生人數,曾是美國的五.八倍、調查發現,逾五成醫師為避免醫療糾紛,實施「無效醫療」、加護病房的臨終前無效醫療,一年耗費三十五.八億元。被譽為「德國最好的醫藥記者」,《發明疾病的人》一書的作者尤格.布萊克(Jorg Blech),在它另一本書《無效的治療》中指出,全世界有25000 種醫學刊物,每年發表200 萬篇論文。令人訝異的是,研究機構能生產出比這還要多的資訊,但在這方面,我們所知卻甚少。有5~7 成的研究結果從不公諸大眾,通常凡是負面或有害的資料都會被暗地壓下。
藥物的過度治療而死的人日多
尤格.布萊克在書中說,世界衛生組織(WHO)明列為不可或缺的藥品種類只有325 項;其中有9 成以上能夠可靠地用來診療疾病且沒有什麼危險。然而德國卻有50000 種成藥充斥在市場上,比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還來得多。自1950年以來,德國平均的個人藥物消耗量已提高20倍,藥品每年支出也超過210 億歐元。
他說,平均下來,每位德國人每天至少服用一次醫生處方藥,且藥品消耗隨年齡遞增。德國60 歲以上者占總人口的22%,他們消耗的藥品卻達到54%。在一些個案中,有些老人竟同時以60 種以上的藥物接受治療。醫生們稱這種情況為「給藥過多」,也就是缺乏條理和次序開一堆處方。給藥過多不僅昂貴,對病患來說也是弊多於利。
尤格.布萊克引述臨床藥理學家尤根.佛瑞裡希(Jürgen F.rlich)指出,目前在德國因藥物導致的死亡率比一般假定的還高出許多。他援引了一項研究成果:在一所大型的綜合醫院的內科中,曾對絕大多數病患(總數為13992人)進行為期兩年的抽血及有關的藥物檢查。接受檢驗者平均年齡是72 歲,在院內接受9種不同的藥物測試。在該臨床研究期間,有732 位死亡,這些死者的血液要再一次就藥理效果做檢驗。結果,在這732 名死者當中,有133 位是「不當的藥物事件」的受害者。以所有接受檢驗的病患總數來計算,這個比率達到0.95%。
如果用這個結果來推算全德國,那麼在每年600萬位到內科求診的人當中,有57000 位會因為藥物的過度治療而死。這種高致死率的悲劇,更因藥物如果
正當使用本應該康復的事實而加深。佛瑞裡希教授指出:「如果善用目前的臨床藥理知識,有一半的死亡案例本可避免。」
癌症醫院的宗教服務更形重要
「緩和治療應由跨學科團隊提供」,前述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對緩和安寧治療肯定了護理人員和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在提供緩和治療方面,肩負比臨床醫師更重要的角色。事實上,這一段的心靈服務,宗教的力量更為重要。為什麼有宗教信仰的人比無神論者在接受死亡上更加坦然?很簡單,各種宗教所談的都是銜接現代醫學的服務,信徒比一般人更早接受「死亡教育」,並且早就在他們的生活當中了。「人的盡頭是神的開頭」,醫院,尤其是癌症醫院的宗教服務之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完整版雙周刊請下載: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與您317
作者/編者:洪存正
關鍵字:醫療環境與制度、身心調適
期數:317
出版日期:20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