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院雙週刊321】臺灣癌症博物館 定錨! 知識傳遞・生命分享・心靈療育
臺灣癌症博物館將以生命關懷為基調傳播最新實證的癌症知識,尤其是癌症預防醫學期能帶給大家希望;同時,我們也將使在疾病痛苦中的參觀者包括病人家屬,心中癌症陰影的破口得到療癒;使生命形塑更加圓融與滿足。……
臺灣癌症博物館的籌備工程,進入緊鑼密鼓的階段。這是一所以癌症為主題的影音多媒體博物館,它將展現全方位的關懷場域,只要是癌症病人、家屬,以及關心癌症議題的民眾需要的主題,都是臺灣癌症博物館希望服務大家的,也是癌博館的使命。
以和信醫院的教育研究大樓做為起點
臺灣癌症博物館選擇在和信醫院的教育研究大樓作為起點是深具意義的。一所以癌症醫院為內涵的博物館,可以把醫院的醫護人員與病人及家屬的活動及需求,忠實地展現成博物館的內容,具體地反應成博物館的服務項目。
和信醫院是臺灣的第一家癌症專科醫院,1990年開院以來,以僅200個床位,照顧了5%臺灣的癌症病人。二十七年來,這一家以病人為中心的癌症專科醫院,無論在醫療以及身心靈的全方位病人照顧上,累積了無數的經驗。每一位在和信醫院奉獻的醫事人員與其他同仁,包括負責院內清潔的同事,都可以說出他們和病人之間動人的故事。
故事分享、戲劇療育、圓融生命
癌症是病人生命回顧的重要關鍵點之一。因為罹患癌症,原本似明還暗的人生軌跡、似有若無的生命座標頓時展現,並且發生了意義。整體而言,臺灣癌症博物館將以生命關懷為基調傳播最新實證的癌症知識,尤其是癌症預防醫學期能帶給大家希望;同時,我們也將使在疾病中的參觀者包括病人家屬,心中癌症陰影的破口得到療癒;使生命形塑更加圓融與滿足。癌博館成立的目的即在於提供國人鮮少觸及的生命教育,滿足癌症病人及家屬可能需要的心理與靈性支持,並且傳播正確的實證癌症知識。新時代的博物館學將以「人」為本的觀念,取代以往的以「物」為本,強調學習者的知識建構。把原本零碎的、解體的、雜亂的博物館資訊聯繫起來,使它不僅展示獨立展品資料,更詮釋物件背後的意念與故事,讓觀眾從中獲得啟發、體驗與學習,達成教育、傳達資訊及興味的目的。
黃達夫院長早有設立癌症博物館的想法
癌博館與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比鄰而立,初期設立在和信醫院的教育研究大樓。和信醫院每月有將近一萬人次的病人與家屬來訪,他們都是癌博館基本的服務對象。癌博館與和信醫院密不可分,病人在和信醫院接受診斷治療身心靈全方位的教育與協助,都成為癌症博物館最真實具體的內容。
2000年,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教授就有設立癌症主題博物館的想法.當時他先在和信醫院設立文教暨公共事務部,為癌症病人以及關心癌症議題的社會大眾預備了龐大的病人教育材料,至今累積有600萬字文本,以及500小時的醫師、護理師、及各領域癌症專業人員的訪談紀錄,尤其珍貴的是資料庫同時收集包括上百位癌症病人及家屬的生命訪談。這些病人導向記錄的癌症通俗教育,不僅包括癌症醫學的內容,也包括癌症病人生命體驗的真實紀錄。2016年和信醫院的教育研究大樓落成,黃達夫教授決定以該大樓B1層樓約660平方米空間作為實體博物館的起點,並且定名為臺灣癌症博物館。
多媒體博物館:教育、展示與傳播、研究
臺灣癌症博物館不是一所靜態展示的博物館,而選擇成為數位多媒體的博物館。數位多媒體博物館,應用在內部管理、外部經營、無造弗屆的網際網路,也應用在實體博物館的牆內及牆外,它廣及博物館行政、典藏、展示、教育及每一個營運環節,提供博物館各類觀眾族群多元服務與互動,更是集結大眾參與、共創及分享的智慧生活平臺。
臺灣癌症博物館成立的目的有:1)教育:癌症如何讓人重新理解生命的價值;癌症病人的新生活可以怎麼過;一般民眾應該具備的癌症基本常識;癌症病人及家屬想要了解的癌症相關實證醫學。包括:癌症的形成、診斷、治療、追蹤及預防等。告訴參觀者什麼是正確的癌症治療?什麼是互信互利的病醫的關係?2)展示與傳播:值得玩味的藝術表現與多媒體互動趣味,提供參觀者新的視野與心的養分;生動活潑的展場,傳播最新、正確的癌症相關研究及臨床成就。以影像、多媒體、戲劇互動、觀眾參與,使博物館場域成為一個你我共同創造的場域,並透過數位傳播,提供特定的癌症資訊給特定需求的人。3)研究:定期推出癌症主題特展。例如:癌症與遺傳、癌症與營養、癌症與疼痛、癌症與憂鬱症、癌症與保險等專題特展,由癌症研究人員、癌症專科醫師及護理師、身心科醫師、臨床心理師、藥師、放射師、營養師、社工師等提出研究成果與大眾分享。
臺北藝術大學與和信醫院產學合作
臺灣癌症博物館的主軸調性,建立在創傷療育之上。癌症無疑是病人一生重大的創傷,無論身體、心靈、社交、親情、愛情等各方面都有變化。我們希望透過人文養分來滋養病人受傷的身、心、社、靈。這個重大的願景,我們只有乞靈於藝術來實現。
因緣際會,此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因「關渡鬧熱節」與本院院策部連線,在林至常主任的牽線下,該校楊其文校長率領一群藝術家訪問本院,就未來雙方合作達成多項初步的共識,並包括籌備中的「臺灣癌症博物館」的支援。不久,雙方訂定了「產學合作」,黃達夫院長親赴北藝大簽約,北藝大旋在和信醫院開創兩門關懷癌症病人的活動,研究生並在和信醫院實習,開創藝術與醫學的跨領域合作。臺灣癌症博物館未來的展演,大家都十分期待從北藝大得到奧援。
數位多媒體博物館的風貌
癌博館是一所現代博物館,藉由數位多媒體,能更成功的契合全球化及國家、社會的需求並永續經營。它包括:
數位博物館的建構與經營管理:數位及網路服務爲導向已是世界各國博物館的趨勢,它提昇並改變博物館經營的理念與方法,藉以訂定長遠及整體發展目標,使組織、內容及技術間彼此得到更有效地整合協調,各自發揮應有之專業能力,提昇博物館更多元化之服務功能與存取價値,利用資訊技術讓知識表達與呈現達到無限的可能,以開創博物綰經營無限的機會與想像空間。
數位化知識的典藏與推廣:將博物館長期累積且持續成長之整體智識資產,轉化為具權威性、代表性及完整性,並展現結構化及多元化之數位化知識,將為博物館的存在注入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拓展更多經營上的生機與特色。數位知識的建構典藏、管理及行銷是發展以服務與應用為導向之數位博物館過程中最重要的基礎工程。
戲劇加入博物館展演元素:癌症是病人生命回顧極為自然的關鍵點,也是癌博館人文傳播極重要的展演主軸。新博物館學鼓吹以人為本的「戲劇教育」展示方式,取代以往的以物為本。以人為本,強調學習者通知識建構,戲劇化展示乃極有效的學習途徑。博物館戲劇法(museographical dramaturgy)能把零碎的、解體的、雜亂的博物館展示物聯繫起來,它不獨展示獨立展品資料,更訴說展品背後的意念與故事。博物館劇場以博物館場域的戲劇表演活動或表演技巧,讓觀眾從中獲得啟發、體驗與學習,達成教育、傳達訊及娛樂的目的。
「創作性戲劇」(Creative Drama)及「教育戲劇」(Drama in Education)作為一種用於博物館的戲劇教育,已漸被博物館界肯定。源於美國的「創作性戲劇」英國稱為「教育戲劇」;在香港場域由於「教育戲劇」的名稱令人對其教育功能有更清晰瞭解,故更被廣泛採用。不論是創作性戲劇或教育戲劇,博物館都提供了一個現成的情境學習氛圍,能引導參與者作置身。
實體及雲端癌博館的服務對象
實體的癌博館:基本參觀者為和信醫院的病人、家屬及訪客。和信醫院的病人教育,包括醫療、心理、心靈、社交等,我們致力使參觀癌博館成為和信醫院的醫療處方之一。
癌博館定期邀請不同的團體前來參觀,包括特定癌別的病人、癌症病人家屬及照顧者、醫學院學生、各級學校學生等。
雲端的癌博館:雲端癌博館服務的對象是全球中文使用人口,實體癌博館積極籌備的同時,和信醫院整合現有的服務視為雲端的癌博館,早已經上線為大家服務了。目前已有初步的成績:
- 癌症電子書(目前已出版34種):計畫每年出版100種癌症相關多媒體電子書,在Apple App Store及網路其他電子書網站上架,以低廉的價錢提供下載。未來並計畫發行癌症醫學研究電子書,免費供醫學生及醫學研究者下載。
- 癌症電子報(已上線,共有22種電子報供民眾免費訂閱org.tw):以癌別、癌症治療、癌症病人的共同需求發行電子報。包括:如乳癌病人互助網、肺癌病人互助網、化學治療電子報、放射治療電子報、癌症病人營養網、癌症病人疼痛網等。提供讀者最新的癌症資訊。另發行癌症專科醫師電子報、癌症專科護理師電子報提供最新專業知識。
- 癌症知識庫:以癌別、癌症治療、癌症病人的共同需求,整合各方面癌症知識,提供民眾檢索與下載。
- 癌症病人社交網站平臺:使癌症病人可以很快地找到與自己病情相近的病友,彼此討論診療經驗,並且分享心情。
建構癌症病人教育數據庫
癌症病人必須具備的不僅是癌症醫學知識,在治療及追蹤期間,尤需充實一般內科,以及營養、精神等各方面的知識。癌博館正計畫與國外重要醫藥機構合作,共同創造在深度、廣度、速度上最優秀的「華文通俗癌症教育資料庫」。
臺灣癌症博物館目前累積700餘篇癌症相關報導,內容包括醫事人員及病人的癌症診斷、治療、追蹤、護理、醫療倫理,以及病人生命體驗等訪談等。病人教育資料庫正在整編建置中。並以每月2萬字文本及2小時錄影,仍在持續增長中。
臺灣癌症博物館的癌症病人教育資料庫文本及影片,與目前所見中外的癌症病人教育材料最大的不同在於敘事風格。本資料庫內容完全站在病人的立場,以病人的需求、以病人閱聽醫學資訊的高度、以病人的情感節奏、以結合病人生活經驗及熱門癌症議題等新聞寫作及表達,期能吸引民眾持續閱聽,易讀、易懂,對病人、家屬及民眾形成影響。
臺灣癌症博物館是大家的博物館,需要你我共同建構,讓我們一同記錄我們的故事,分享彼此最真摯的情感,讚頌生命美好的每一刻。我們隨時聆聽大家的意見與需求。歡迎大家填寫觀眾意見調查表,請您把心目中理想的癌症博物館形象告訴我們。
完整版雙週刊請下載: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與您321
作者/編者:文教部 攝影/華健淵
關鍵字:和信點滴
期數:321
出版日期:201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