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院雙週刊321】殘忍的慈悲之悖論(中) 寫在「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之前
對這些刻板印象以為已經了無生機,躺在那裏的後期癌症病人,調查統計告訴我們,他們大多數都「出奇地勇敢」,如果可能,他們都還想活。當病人還想活,醫師為他們卯足了勁為那20%、10%存活率而做的努力,可以形容為「殘忍的慈悲」嗎?
「他是被癌症『嚇』死的!」也許你聽過這種說法。初罹的驚恐是正常普遍的,驚嚇也有程度之別,被癌症「嚇」死的說法,顯見誇張。此有最新研究為證。
大多數晚期癌症病人出奇勇敢
威爾康乃爾醫學院的資深作者Holly G. Prigerson博士說,大多數晚期癌症病人想知道他們的預後,並且出奇的勇敢。新的研究指出,醫師與晚期腫瘤病人討論預後時,這些病人對於自己的預期壽命有更現實的看法,對於情緒健康方面也似乎沒有負面影響,反而更願意勇敢面死亡。
這對初罹癌症的病人,以及要求醫師不要告訴病人得了癌症的家屬而言,可以做為參考。
Prigerson說,每個病人都需要知道他們的預後,包括預期壽命,以及預期的治療效果,例如他們應該知道化療能不能治癒癌症。
該研究包括590例晚期、轉移性癌症病人,他們已經進行至少一輪緩和化療,其目的是要提高舒適度,而不是治癒癌症。
研究人員詢問病人是否他們的腫瘤醫師告訴過他們的預期壽命,然後讓病人估計自己的預期壽命,並完成情緒困擾的評估,以及他們是否有臨終生活護理偏好。一半的病人願意估計自己的預期壽命,那些記得有與醫師預後談話的病人對於預期壽命的估計更接近實際生存時間,相比那些沒有類似談話的病人活得更久。
對這些刻板印象以為已經了無生機,躺在那裏的後期癌症病人,調查統計告訴我們,他們大多數都「出奇地勇敢」,如果可能,他們都還想活。當病人還想活,醫師為他們卯足了勁為那20%、10%存活率而做的努力,可以形容為「殘忍的慈悲」嗎?
生死大事從來不是公眾議題,它是私人議題
這樣的研究,只不過是經由調查,比較具體地說,腫瘤醫師告知癌症病人的「天命之期」是沒什麼壞影響的,反而有好處;家屬也不必和腫瘤醫師聯手隱瞞病情。但是這顯非絕對正確的建議。畢竟,這是國外的調查,國情民情不同,不能一體適用;何況即使同文同種,每一個人瀕死的感受,以及臨終的想望都不相同,病情的告知仍應「量身訂做」。還是那句老話,「生死大事從來不是公眾議題,它是私人議題」。
病情告知,尤其是臨終告知,是非常困難的。對醫護人員來說,這早就是天天要面對的難題。不過,最近一位醫師的瀕死體驗卻引發提高醫師與病人溝通技巧的運動。
醫護人冷漠往往是病家屬不安的最大原因
2008年,Rana Awdish 醫師因肝臟隱匿性腺瘤破裂後,導致多系統臟器功能衰竭和她懷的嬰兒死亡,瀕臨死亡。接受5次大手術和多次住院後,她康復了。
剛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不久的一篇文章,Awdish醫師說,她住院期間偶然體會到醫療人員的冷漠。「我瞭解到作為一名臨床醫師一直視而不見的失敗之處。」確實,醫護人員的冷漠,往往是病人及家屬不安的最大原因,對病家來說,醫護人員是一群比他們更清楚自己病情的人,他們的冷漠是不是代表自己已經「沒救了」?
她指出,「醫師和病人缺欠溝通令人不安,護理協調不佳,偶然的情況下醫師對病人完全沒有同情心。我意識到自己也有多次此類失敗。」
Awdish醫師的經歷引發了密西根州底特律的亨利福特健康系統(Henry Ford Health System)的一項組織運動,Awdish是該醫院的肺動脈高壓專案主任。該醫院網路已引入培訓活動,幫助醫療專業人員與病人更有效交流、對病人更富有同理心。
Awdish醫師相信她的經歷是一個教育時機。「經由專注於我們的失誤,我們可以確保未來可以提供富有同情心的協調護理。」
全球經濟危機對癌症死亡率的影響
學者已經將全球經濟危機與升高的失業率和減少的公共部門衛生保健支出(PEH)關聯起來。並且估計了失業率和PEH的改變對癌症死亡率的影響,並確定了全民健康保險(UHC)如何影響這些關聯。結果發現,全球經濟危機與大約260,000例額外的癌症相關死亡有關。
為了進行這一縱向分析,學者獲取了來自世界銀行和WHO(1990年-2010年)的數據。我們匯總了女性乳腺癌、男性前列腺癌和男性與女性結腸直腸癌的死亡率資料,這些病症與超過50%的存活率有關,歸於可治療癌症類別。他們同樣匯總了肺癌和胰腺癌的資料,這些病症的5年存活率低於10%,歸為不可治療的癌症類別。學者採用多變數回歸分析,使用趨勢分析,根據從2008年至2010年在許多國家發生的急劇失業上升前的趨勢來推算死亡率,並與觀察到的死亡率進行對比。
這是一個大規模的研究,其中為失業分析獲取了75個國家的資料,其代表了 21億600萬人。結果發現,失業率上升與所有癌症死亡率和所有特定癌症死亡率上升有顯著性關聯。(中)
完整版雙週刊請下載: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與您321
作者/編者:鄭春鴻 (文教部)
關鍵字:醫療環境與制度、病醫關係
期數:321
出版日期:201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