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院雙週刊327】走出憂傷,迎向未來!訪身心科林帛賢醫師
初得癌症的病人與家屬如何調適情緒
做為幫助者,我們從來不著急的希望在你喪失的過程,馬上可以平復,好像你已經放開一切走出了悲傷。過程中,好像我們走在夕陽的海邊,這種悲傷的感覺像是浪潮般一波上來,一波下去。
焦慮與恐懼,是因為想像的遠比現實更恐怖
鄭春鴻(文教部):癌症初診斷的病人可能會經歷的各種心理的歷程,這些情緒問題又要如何才能化解?
林帛賢醫師(身心科):一個癌症初診斷完的病人常常會有三個重要的情緒。第一個主要是焦慮和恐懼,第二個是常見的憂鬱和失落,第三個是所謂的生氣。所有的病人在他們第一次得知他們得到癌症的時候,感覺到恐慌和害怕,這是大家都可以想見、感受到的。因為聞癌色變,有些病人剛開始就會想到所謂「生死」的問題,這兩個字是非常大的課題。對於很多病人來講,因為死亡是未知的,之前又要受什麼折磨不知道,「我是不是要失去所有的一切了?」這些不確定性,即是造成癌症病人在初診斷後,產生非常大的心理壓力。
另外,還有一種擔心,是病人想像中的「癌症」是一個恐怖的歷程。病友和家屬來到門診,或是遇到社工師或身心團隊的時候,都會描述電視上演癌症要化療,病人看起來很難看,很瘦、整個人很虛弱、會落髮、會吐等等,總是要把抗癌的過程形容成很可怕,很受折磨的樣子。你或許也會聽到病友說:「我們在意的、害怕的,不是生死問題,我都看開了,我都準備好了」,可是要去歷經想像中非常辛苦的過程,對於病人來講還是非常大的恐懼。
失落和憂鬱,是源於人要面對失去原本生活的痛苦
在這種焦慮恐慌,或是很緊張的情緒之後,第二個情緒反而是難過,失落或是憂鬱的狀況。得到一個你不想要得的疾病,心情一定會十分難過,這是大家都理解的事情,但我要提一個比較深沉的心理狀態。有些病人會說他們家人本來就有癌症病史,他們看過也有了準備,或許這樣的經歷讓他們不會那麼恐慌,但為什麼還是會難過呢?是因為癌症可能會讓他們失去一些東西。
舉例來說,很多病人可能是中年男性,他或許正在他事業最意氣風發的時候,他在生活上有很多滿足感,也開始看著他的孩子從小慢慢長大,這一切非常完美,但可能在被宣告癌症之後突然改變。因為癌症有可能要讓他的工作必須停下來,他過去的生活一切都在掌握中,知道自己明天要幹什麼,即使生活充滿緊張焦慮,但像是一種刺激,一種可以讓我們往前走的力量。癌症一來就打亂了原先生活的安排,因為他接下來可能要被安排開刀、化療或放射線治療,甚至還要面臨不知道能否治好的情況。對很多人來講,他的生活某一塊就空掉了。
不只是男性,女性中很多的媽媽,含辛茹苦把小孩帶大,以前每天可能早上起來幫孩子準備便當,準備早餐,她整天覺得非常滿足的為家庭付出,讓她的先生回來是沒有負擔的。很多女性同時也是職業婦女,她在人生的定位上也有很多要往前走,充滿意義的生活。然而一旦開始面對癌症,從診斷到預期的治療過程,讓原本這些充滿生活價值的東西消失的時候,她可能就會進入一個傷逝的狀態,那就是我們所謂的難過、失落與憂鬱的一種情緒。
癌症初診斷病人的情緒之三:生氣
第三種初診斷癌症病人會經歷的心情是忿恨不平,非常地憤怒。初聽可能很難想像,但實際上有很多病人原本非常注重自己身體的狀況,以前就常常去做很多身體檢查,對於生活品質十分注重的,花了非常多精力在養生之道上。突然有一天,檢查報告告訴他得癌症。他們都會問為什麼,我都已經這樣注意生活飲食了,也都有聽從醫療的指示,乖乖做健康檢查,為什麼我還會得到癌症!還有很多病人會說,我以前都有做慈善事業,我都有去捐獻、佈施,甚至去做義工,為什麼我還會遇到這樣子的事情。他們會憤怒,會覺得說老天爺為什麼要奪走我美好的生活,甚至有些病人走在路上都會覺得很生氣。為什麼那些人,他們可以健康的走來走去,又開懷大笑,而我不能,因為我得癌症。這種病人常常覺得老天爺對他的生命不公平。
如何自我處理焦慮的情緒
我們要怎麼看待這三種情緒呢?我們人類都是有感情的生物,每一個人的生命裡面都有珍惜的事物,所以當我們很焦慮未知的未來,或是我們很憂慮可能會失落的東西,或是我們對生命有所疑問,覺得為什麼會遇到這些事情而帶來的憤怒,都是很正常的情緒,所以當病友們你發現自己有這樣子的情緒時,你不要去否認它、排斥它,因為它是我們活著時最好的證明。
但有時候這樣的情緒的確會造成生活的困擾,因為當這樣的情緒佔據了我們生活大部份的時候,會讓我們自己都覺得要控制不住了。那怎麼辦?
焦慮有時候是好的,為什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想要弄清楚是好的。這時候你可以趕快找專家,找出很多抗癌的資訊,把這些不確定性的事情弄懂,我們的心自然就會冷靜下來。但過程中,我們很常見病人的狀況是在緊張中,有些人是慌亂的、沒有章法的,於是他開始在網路聽聽,有什麼獨門秘方,很多病友會加入Line群組,想了解抗癌成功的病人會有什麼好方法。然而現在很常見的狀況就是因為網路太發達,資訊爆炸,可能他獲得的訊息良莠不齊,甚至錯誤百出,這會讓病人處在矛盾,更沒有辦法統一,還會更容易緊張。所以我們很強調在面對這焦慮的狀況下,你要讓自己安定下來尋求專業的訊息。如果有疑問一定要與你的癌症專科醫師的溝通,不要羞怯也不要害怕於醫師的權威,如果你總是去收集可能對你有害的訊息,反而讓你處在更不穩定的狀態。
走過憂鬱,你可以選擇重新整理人生
因為我們會失去很多東西,所以很多病友會處於憂鬱的狀態,當你在擔憂自己為什麼會失去那些美好事情的時候,這正是一個大好的機會,老天爺正在安排我們怎麼去面對人生的失落。回想我們自己的人生,不管是在過去或未來,我們勢必要面對不斷在失去東西的過程,我們要怎麼整理過去那些美好的回憶,雖然它已經消失了,可是它帶給我們的意義能永遠放在我們的心裡,推著我們繼續往前走。
當然很多病友在失去美好生活的同時,也陷入抗癌痛苦的過程中,所以悲嘆命運為何這麼作弄。這種憂鬱的情緒和失落的心情,可能要花好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夠走過來。我們生命中也會有像父母過世的經驗。
做為幫助者,我們從來不著急的希望在你喪失的過程,馬上可以平復,好像你已經放開一切走出了悲傷。過程中,好像我們走在夕陽的海邊,這種悲傷的感覺像是浪潮般一波上來,一波下去。當你走在這個沙灘看著你走過來的足印,你以為那些稀稀疏疏的情緒已經退了,可是往前走來,另一波的情緒,讓你淚流滿面,那也是自然的。
當你在緬懷失去美好事物的過程中,那足以證明的是過去的這些是真的非常美好,你的努力和成就在工作、家庭上造就了美好的東西,那些都是真的。他們從來不會因為你得癌症之後就會抹滅,因為家是永恆的,只是因為人生走到一個階段,你的心靈暫時空虛了。原本讓你充滿活力的東西不見了,一時你還沒有找新的東西來填滿而已。那填滿的內容是當你走過這段憂鬱後,重新整理過去的關係,人生的價值就會重新浮現。曾經有位病人跟我說,「我以前工作這麼忙,從來沒有發現原來我生病停下來之後,所有的家人好愛我,我以前沒有這麼珍惜地注意到原來我的孩子長這麼大了,他們會關心我」。有時候生病會讓人失去東西,但卻也讓我們看到了,原來無時無刻我們身旁美好的事情,都在無聲的進行著。
放下憤怒,你可以重新看待人生的價值
第三種所謂忿恨不平、不甘怨的情緒,我們該怎麼面對?我們要怎麼正向看這件事情?很多病人在他的信仰裡面,這裡講的信仰是對他人生的信仰,有些人會有宗教的色彩,有些人沒有。這就是大家常常都會有基本假設,不是說「好人有好報」嗎?可是,我做這麼多的善事為什麼得癌症?認真的學生就應該考一百分,我以前非常注意健康,為何我現在會是這樣子的結果,甚至有人會把癌症當作是一個懲罰,一件丟臉的事情。這樣不平的情緒反映出人生的價值,因為他們所信仰的事物受到挑戰,這是一件好事。以我自己信仰的過程,我覺得如果你從頭到尾對信仰都毫無質疑的話,那真的是很奇怪的信仰,或許是一種迷信。我們常常在苦悶的時候會問,上帝祢為什麼這樣的安排?在佛教觀念中,我的問題就是說我們為何要受到這樣的苦難,這樣我們才能到下一個境界嗎?還是我們的修行就是要脫離這些苦?
當我們有這些忿忿不平的時候,有時候是件好事,因為你正在重新檢視你生活的價值跟意義,那錯的或許也不是錯的,它只是在幫你重新調整人生的價值。很多病友說以前人生的使命是工作賺錢,在得到癌症,抗癌成功後整個狀況好多了,「我絶對要過跟以前不一樣的生活」,所以現在會多去找朋友,喝喝貴婦下午茶,或是跟朋友們去旅行。所以那些所謂過去的價值被否定,忿恨不平、不甘怨的狀況,卻是驅使我們前往不同的人生價值的一個很重要的情緒。
不只一個人生病,其實整個家都在生病
鄭春鴻(文教部):很多癌症家屬也要承擔癌症親人的情緒,有時候自己也得了憂鬱症。
林帛賢醫師(身心科):病友之間有流傳一句話,一個人生病整個家都會生病。很多病人來到我的門診,哭著告訴我失去了很多東西,我會問他:「你知道你先生或老婆有沒有哭?」很多病人說我不知道。他們可能會偷偷哭。其實家屬在病人得到癌症的時候,病人是他心愛的人,他當然也會被觸動到,可是台灣大部份的家庭和家屬,他們情緒處理的方式就是就封起來不讓病人知道。
家屬往往認為,病人要面對這些壓力已經夠辛苦了,家屬不應該把情緒再加在病人的身上讓他更有負擔,所以大部份的家屬選擇隱藏情緒,而且會非常的理智地堅強起來。其實家屬的壓力,家屬的難過大家都會感受到。比較敏感的病人在旁還是會曉得。不只是家屬,病人自己有時候也會隱藏自己的情緒,我常常跟病友講面對癌症不要怯懦,既然是一家人就要一起要面對,有時候與心愛的人一起來面對疾病,會比一個人更為堅強,共同在抗癌的路上更會容易成功的。
當然也不是每一個家屬都可以承受這麼大的壓力,所以當家屬比病人緊張,病人當然不能緊張,如果病人緊張家屬會更緊張,所以很常見是在病人化療期間,非常焦急的家屬,不斷地遵守醫療的指示,要病人拼命的吃東西,因為病人可能在化療期間營養的補充很重要。可是我們有時候也會在病房聽到病人在治療階段當中,他要的是另一半停下來能夠去感受到他身體所受這些折磨,他需要的可能是家屬的聆聽和陪伴,去看到或聽到一個人痛苦的求救,我們需要別人的一些安慰,於是家屬的呼應就很重要。
當家屬很急的說「你就是要吃!你就是要吃!」,其實就離病人的心很遠,回過頭來我們知道那是家屬的焦慮,因為你也很怕病人如果沒有吃好的營養,做好的化療,你可能會失去這個親人,我會發知道當每個人都困在自己的情緒的時候,我們就看不到對方的需求,因此我們距離就拉開了。
所以家屬陪伴一個很重要的新觀念或是重點就是,我們要知道病人的心在哪裡,他要的是什麼?當然家屬你自己本身都沒有辦法處理的時候,第一個你要做的是承認這樣子的狀態,我們也是需要求助的,當然你會覺得有很多的責任必須由你一肩扛下來,因為病人已經這樣脆弱,你必須承受更多,可是當你不行的時候,你身邊還是有其他的人,包括專業的人士可以提供你幫忙和協助。簡而言之,抗癌不是一個人在抗癌也不是一家人在抗癌,是整個團隊在抗癌,所以我想這是我們醫院的精神,希望傳達給大家的一種態度。
完整版雙週刊請下載:327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與您
作者/編者:鄭惠文(文教部)
關鍵字:身心調適
期數:327
出版日期:2017/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