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院雙週刊312】「護病比」與病人安全
根據歐洲研究統計出最佳標準護病比為1:6,每增加照顧一名病人除工作量增加外,工作環境條件會惡化,病人在30天內的死亡風險率可能增加7%。……
105年,衛福部制訂醫院全日護病比標準(一位護理人員每日照顧的病床數),醫學中心為1:9,區域醫院為1:12,地區醫院為1:15。這項標準將列入醫院評鑑考核中。健保署並另訂有全日護病比加成給付方案,希望藉由此方案能改善護理人員過勞及短缺問題。
近期衛福部剛公布104年各醫院的每月護病比資料,顯示各家醫院提報的數字”大概”都符合標準吧!?(當然也有幾家醫院離標準規範仍相差許多) 媒體針對這份數據批評著誰是血汗醫院?或有些醫院澄清提報數字的差異性,更有人指出醫院提報的總護理人數是包括行政護理人員,假如將其排除,相信一位臨床護理人員要照顧的病人數應該會不忍視之?
各界對這份數字仍在斤斤計較時,我們先回顧一下國外研究報導中護病比可以提供的參考資訊 :
(1) 根據歐洲研究統計出最佳標準護病比為1:6,每增加照顧一名病人除工作量增加外,工作環境條件會惡化,病人在30天內的死亡風險率可能增加7%。
(2) 2013年,美國賓州針對232342位開刀病人統計,約有4535(2%)位病人於術後30天內死亡,數據中明顯呈現護病比1:4與1:8的差異性為死亡影響的因素之一。護病比1:8為最差的照顧率,可能增加31%的死亡率。
(3) 研究也指出醫院提供正向的工作環境,合理工作量,當護病比為1:4.95或更少時,會有較多時間對病人衛教,可降低7%因心衰竭,6%因急性心肌梗塞和10%因肺炎的再入院率。
上述研究皆指出護病比維持在1:6或以下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和病人的復原度都是正面的,但是在這簡單數字比中,我們應該面對及思考的是甚麼?
(1) 護理人員工時/量的分配醫院管理階層可能運用電腦程式來量化護理人員花在臨床工作及照顧病人的時間,而得到一個護病比數字。但往往忽略他們需要回覆諮詢電話與家屬溝通,文書工作,準備醫院評鑑資料,還要處理各種突發狀況。事實上,尤其人與人間的互動事務是不易以量化來預估工時,因此護理人員仍常超時工作。但假如醫院能夠嚴格遵守合理護病比的規範,至少可以讓護理人員的工時及量,甚至健康受到保障,並保有對這份工作的熱誠度。
(2) 合作團隊人員的資歷經驗都須被考慮,以不同技術/層級才能組成一個動態團隊並有效發揮其功能。但現今有資歷經驗的人員因環境/待遇差,離職或提早退休; 新進人員訓練時間不足就得獨當一面,壓力倍增。即便護病比”表面”可達到,但實質問題/壓力並未解決,反而讓情況惡性循環,團隊潛力也就無法發揮極致。
(3) 長期長遠計劃雖然人事增加,成本提高,但醫療結果是有助於病人的。整個醫療職場環境正向發展,護理人員相對地更專注於照顧病人,可減少併發症發生,縮短住院天數或降低再入院機會,整個醫療成本是可降低的。所以長遠而言,改善職場環境,留住人力,維持醫療專業水準,才能根本解決現存問題。
讓病人達到高品質的照護,必須著重於護理人員的經驗,熱誠,技術,提供安全的環境及適當的護理人數。假如僅由數字面來看,目前各醫院離國內曾提出的1:7,還是國際1:6的護病比標準,都還有待加強努力。
但在這樣規範的架構下,我們可確實”全面”檢討人員工時,薪資不均,壓力過重,工作流程,環境安全與否和被尊重度等環環相扣因素,才有辦法”整體”解決護理人員短缺和對工作不滿意度的現象。
完整版雙周刊請下載: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與您312
作者/編者:羅文秀 (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理工學院(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IT)臨床化學碩士)
關鍵字:醫療環境與制度
期數:312
出版日期:2016/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