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訊Vol.10】醫療個人化的未來樣貌-從癌症到老年疾病
圖:華健淵攝
多數的抗癌藥毒性都相當大,對於免疫系統也不免帶來傷害,很多癌症病人因為免疫系統變差,被某些感染症奪去生命。癌細胞最大的特色是具有生命力,也會演化,不斷更易基因,最後可能產生對藥品的抗藥性,因此,人類必須面對與解決癌細胞基因的二次、三次變化。資訊時代的方法論,是輕預測重反應,因為沒有人可以預測人體基因未來可能的突變,只能在發生後,迅速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這也是今日全球對癌症治療的共識。
隸屬谷歌公司的Calico公司執行長李文森博士指出,如果有某個團隊專門為某個病人,根據其特定基因,研製一款新藥來維持生命,如此的開發成本今日高達10億美元以上。如何解決醫療成本的問題呢,假設僅靠增加醫療資源,擴大研發投入,仍是不可行的死路。於2013年成立的大數據醫療公司Calico,就是採用資訊技術來解決與衰老有關的疾病,包括癌症、失智、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等。
根據李文森博士的說法,目前已知可能導致人類與動物的腫瘤基因錯誤有數幾千種,所有的癌症不過一兩百種,即便考慮導致癌變的基因複製錯誤和各種癌症的組合,也是數百萬計,對於資訊科技領域而言算是非常小,但對醫學領域則近乎無窮大。利用大數據技術,在上百萬種組合找到各種導致癌變的組合,對每種組合找出對應的藥物,(自然,這樣的工作量必須仰賴人工智慧),那麼所有人的可能病變,都有治療的機會。如此計算,每個病人更換一次藥,成本只有五千美元左右,對於多數已開發國家,政府或人民可以負擔得起。
未來癌症醫治方式,針對不同人不同基因病變,只需從藥品庫中揀選一種藥即可。例如,醫師為某個肺癌病人處方12號抗癌藥,如果癌細胞發生新的突變,經過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後,改用25號藥,如此,並不需要每回重新研發藥品。雖然,開發出如此多種抗癌藥的總成本不低,但是,如果分攤到全球每位癌症病人身上就不算高。如此一來,癌症就變成了慢性疾病,雖不會痊癒,但對生命威脅有限。
當然,治療癌症除了找到癌變基因資訊對症下藥外,另一個關鍵在於及早發現,癌症篩檢就是為了這個目的。然而,今日癌症檢查技術還不夠精準,成本也高,且副作用不小,例如X光、正子、電腦斷層等都具有輻射性,不宜經常做。2016年成立的聖杯公司(Grail)就是利用監測血液中DNA的變化,及早發現癌症。其原理簡單而言就是,身體一旦出現腫瘤細胞,代謝的癌細胞(包括被免疫系統殺死的癌細胞)會進入血液,透過檢查血液中異常的DNA,可望及早發現。
長遠而言,對人類威脅最大的可能還不是癌症,而是阿茲海默症,老年癡呆等。人類罹患癌症的比例不算很高,但當年齡超過85歲,約有一半可能得到老年癡呆症,通常確診後,很少能存活超過5年。20世紀人類生命科學的大躍進,是來自一群專長物理的學者投入醫學基礎研究,造就了DNA的發現,將化學思維推進到分子生物思維層次。21世紀已見到一群資訊人轉入醫學領域,預期將會帶來人類醫學再次跳躍式的升級。
總之,未來醫療的思維模式比起過去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從機械性思維前進到信息時代的思維,特別注重對變化的反應。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的醫療將呈現個性化,監控各別身體資訊變化十分重要。因此,結合數據技術和醫學進步,將是未來醫學的發展之路。
完整版醫訊下載:和信醫訊vol.10
作 者:方麗華資深臨床藥師 (藥劑科)
關鍵字:醫學教室
期 數:Vol.10
出版日期: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