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訊Vol.11】四成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圖:華健淵攝
不久前,內政部公布「2018年特定死因除外簡易生命表」,並說明若排除連續三十七年穩居國人死因之首的悪性腫瘤,去年國人平均壽命將可從80.69歲提高至84.63歲,等於悪性腫瘤拉低國人壽命達3.94歲。足見,癌症對於國人健康的威脅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如何降低臺灣癌症病人的死亡率,也是我過去三十年日日夜夜不斷地在思考的事情。
1990年臺灣癌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為25%,約是美國的一半,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就是應當時臺灣醫療的需求而創立。因此,和信醫院的使命,就是要以提供給臺灣的癌症病人全人全家全方位身心靈多科整合的團隊醫療,來提升臺灣癌症病人的存活率。同時,致力培育優良的癌症專業人才。結果,在五年後,和信醫院所照顧癌症病人的存活率就達到55.1%。過去三十年,病人的存活率持續地提升。根據衛福部公布的資料,2018年臺灣癌症病人的平均五年存活率是51%,而在和信醫院接受治療的病人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則是71%。相對於全美醫療院所的平均67.1%,個人認為和信醫院的成績是值得感到欣慰的。
至今,和信醫院存活病人的數目已累積近五萬人。因為,大部分癌症病人都是中、老年人,所以,不少人也同時有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也有一些病人會擔心癌症復發而產生憂鬱症。過去幾年,我一直在思考,當我們盡我們的所能陪伴病人克服癌症後,除了定期追蹤外,我們應該要更積極地幫助這些存活的病人(cancer survivors)活得長又活得好,我們的工作才算圓滿達成。
另一方面,大約七成的癌症治癒率似乎是目前全球癌症醫療的極限,儘管近十年來免疫治療是癌症醫療的一大突破,我們固然要致力於新療法的研發,然而,「預防勝於治療」我們不是更應該積極地從源頭去減少癌症的發生嗎?
根據長期癌症流行病學的研究,我們都了解癌症的發生分兩部分,有一部分與基因及醫學的未知有關,這是個人無法控制的。但另一部分則是跟個人的生活習慣與形態息息相關。長久以來,癌症醫學界一致認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癌症的發生是可以經由生活習慣與形態的改變而避免的。
去年,有一篇英國癌症流行病學的研究發表於《英國癌症期刊》,流行病學專家從英國全民健保資料的分析,估算出在英國10個癌症病人當中有4個是可以預防的。也就是說,10個癌症病人中,有4個人是可以經由生活習慣與形態的改變,遠離癌症危險因子,而免於罹患癌症的。其中影響最大的危險因子就是吸菸,其次是體重過重(肥胖)。其他包括暴露於危險物質如石棉、病毒感染(B、C型肝炎及人類乳突病毒)、X光的暴露、飲酒過量、長期攝食加工食品、空污與日曬(黃種人問題較少)。
為什麼吸菸是最可畏的敵人呢?因為,科學證據顯示吸菸與罹患肺癌、口腔癌、喉癌、鼻腔癌、食道癌、胃癌、胰臟癌、腎臟癌、膀胱癌、子宮頸癌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有直接關係。至於肥胖雖然不是致癌因子,但卻會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食道腺癌、胃賁門癌、肝癌、腎臟癌、多發性骨髓癌、胰臟癌、大腸直腸癌、膽囊癌、乳癌、卵巢癌及甲狀腺癌的機率。
過去三十年,和信醫院除了專心提供給國人優質的癌症篩檢、早期診斷及正確治療,並用心照顧病人外,我們也經常以健康講座的方式去傳播正確的癌症知識及健康常識,然而,效果似乎很有限。因此,經過同事們的集思廣益,我們決定要有更積極的作為。經過兩年的籌備,和信醫院近期設立了健康促進中心,開辦健康醫學門診。一方面幫助癌症病人活得長又活得好;另一方面走到更前端,幫助一般民眾遠離致癌的危險因子、戒除不良的生活習慣、養成良好健康生活的紀律。(本文轉載自遠見華人菁英論壇,出處連結https://gvlf.gvm.com.tw/article.html?id=68816)
完整版醫訊下載:和信醫訊vol.11
作 者:黃達夫院長 (院長室)
關鍵字:醫學教室
期 數:Vol.11
出版日期: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