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52歲女性,自停經以來正享受平靜的生活,然而因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前往居住地醫院進行檢查。超音波結果顯示,她的子宮內膜增厚至0.85公分,並伴有數個子宮肌瘤。隨後,她接受了子宮鏡內膜切片檢查。
這項檢查至關重要,但術後卻不幸引發陰道出血及肺水腫,並伴隨呼吸困難等併發症,她因此住院接受治療,包含氧氣補充及利尿劑治療等,以期緩解症狀;病友堅定希望找出病因,以尋求適當治療方針,病理報告顯示出高惡性上皮癌及黏膜下平滑肌瘤的存在,醫師建議進一步手術治療。在丈夫的陪伴下,她來到和信醫院門診,尋求更進一步的治療計劃。
診間對話
病人有兩次生產經歷,一次為自然產,另一次因雙胞胎妊娠接受剖腹產。她的姐姐曾罹患頭部結締組織與軟組織惡性腫瘤。病人無已知藥物或食物過敏史。
在洪啟峰醫師的診間,她神志清醒且狀態良好。詳細的身體檢查顯示,雙側鼠蹊部及頸部無淋巴結腫大。骨盆檢查顯示外陰及陰道外觀正常,子宮頸光滑,並有手術後縫線痕跡。子宮呈前傾且大小正常,雙側卵巢及附件無壓痛或異常發現。
病理報告確認病人罹患高惡性子宮內膜癌,因此進行骨盆核磁共振檢查。影像結果顯示,需要進行全方位確定期別手術以治療子宮內膜癌,同時評估子宮右側附件的囊性病變。此病變可能與先前的子宮鏡檢查相關。子宮鏡(hysteroscopy, 縮寫HSC)類似於胃鏡或大腸鏡,但檢查的是子宮腔內部。檢查過程中,透過內視鏡經由陰道、子宮頸伸入子宮腔,並利用水柱加壓撐開子宮腔,以觀察是否有息肉或黏膜下肌瘤等病變。若操作不慎,可能導致惡性腫瘤細胞擴散至附件及腹腔。
病人表示願意接受醫師建議的確定期別手術,洪醫師將共同制定以病人健康為優先的治療計劃,期望達到最佳結果。
病理診斷的解讀
病理學中,每一塊組織都講述一個故事。病人提交的組織樣本中包含多項重要發現,其中部分組織被鑑定為良性子宮內膜組織,顯示停經後常見的內膜腺體囊性變化。此外,樣本中還發現了外觀平和的平滑肌組織,屬於常見的子宮肌瘤。
然而,腫瘤組織則呈現更複雜且令人擔憂的圖景;顯微鏡下,高度惡性癌細胞展現出侵略性,包括高核質比、細胞核異型性、突出的核仁,以及頻繁的有絲分裂與細胞凋亡。免疫染色結果顯示,p53腫瘤抑制蛋白完全陰性,表明該基因發生突變並喪失功能,屬於一項具挑戰性的分子特徵。
病理報告不僅是一個診斷,更是指引治療的重要指南針,為後續高惡性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提供依據。
婦癌基因小常識:P53基因缺失與子宮內膜癌
TP53基因 是一個關鍵的腫瘤抑制基因,負責維持基因組穩定性,通過調控細胞週期、促進DNA修復,並在DNA損傷時誘導細胞凋亡,被稱為「細胞健康的守門員」。當TP53基因缺失或突變時,與包括子宮內膜癌在內的多種腫瘤發生密切相關,特別是在侵襲性較強的亞型中。
TP53在子宮內膜癌中的角色:
- 突變的發生率:
- 漿液性子宮內膜癌:TP53突變幾乎是該亞型的定義特徵。
- 子宮內膜樣腺癌:TP53突變雖較少見,但通常與晚期或低分化腫瘤相關。
- 影響:
- 基因組不穩定性:缺乏p53,DNA損傷細胞無法修復,促進腫瘤進展。
- 凋亡功能缺陷:DNA損傷細胞不再凋亡,積累更多突變。
- 侵襲性增加:TP53突變腫瘤通常更具侵襲性,且對常規治療具有抗性。
- 臨床影響:
- 預後標記:TP53突變與較差的生存率密切相關。
- 治療挑戰:缺乏p53的腫瘤對DNA損傷類藥物具抗性。
- 治療機會:
- PARP抑制劑:針對DNA修復缺陷。
- 免疫療法:利用TP53突變誘發的新抗原,促進免疫清除癌細胞。
總結:
TP53基因的缺失或突變在子宮內膜癌中具有重要影響,尤其是在漿液性及晚期子宮內膜樣癌中,助長腫瘤發展與進展。深入了解TP53的分子作用,有助於優化治療策略,改善病人預後。
整理者 : 方麗華藥師
本文同步刊載:臨床藥師日誌: 11月 2024